有时候“拙”也是一种创新
最近,看到画家刘墉l的视频号中在讲赵孟頫的《鹊华秋色图》这幅画,才明白,有时候的笨拙也是一种创新。
刘墉老师详细地介绍这幅名画的名气之大:乾隆皇帝在上面盖了57个大大小小的章子,可见他对这幅画的喜爱程度。还讲述了赵孟頫作这幅画的原因:是送给忘年交周密的,周密老家中山东却没去过,赵孟頫在那里带过几年于是就画给他看。再介绍了这幅名画在中国画中的重要地位。
之后再详细的将各个部分,甚至是每个小细节都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原来这幅画细看这些地方,会发现它并不是写实的。而在宋元时期,画画都是采用写实手法。这幅画的细节好像重点突出了赵孟頫的“拙”,因为这些细节之处,他没有用写实手法表现,所以和其它画家的写实风格相比,显得很笨拙,但他却使用了一种新的表现手法:符号画。
而这也就是为什么它在中国绘画史上有这么重要的地位。他使用的符号手法代替了写实手法,给后世的中国画带了深远的影响。后世的山水意境画都是从这里开始,转变为符号画,重点在于表现意境而不是现实。
这幅画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共鸣或者其他大的影响、讨论。但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慢慢沉淀,最终闪闪发光!
所以,有时候的“拙”也是一种创新,绘画、文学、音乐等等这些艺术形式其内在都是相同的。能更好地表达出作者的想法和心境,我想即使是拙的,也是好的!
我们也应该鼓励孩子,鼓励自己勇敢去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即使看上去不那么好,但谁又确定它一定不会流传千古呢?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