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瓷《雨巷》: 一场长达十四年的漫长欢喜(二)

原创,文责自负。

文/云中海棠

2.契机

今年五月底。

我写了一篇文章,得到许多朋友的认可,很多人特别感动,跟我说是流着泪读完的。

我的一位老同学荣联峰偶然间也看到那篇文章,被文中所言打动,心有所感,并将所思所感坦诚告知于我。

总之,躺在对方微信好友里几乎毫无交集的、两个只能算是认识的人,在离开学校多年之后,因为一篇文章,第一次有了真正的交集。

我之前偶然间看到他的视频号里有一幅肖像画,画风一看便是钟丕瑜先生所作,但我从未主动问询过。

我并不是生性便如此淡漠,只是活过一些年月后,对因果便更加敬畏,从不轻易缔结因果。我只知道,有些事情,有些东西,有些答案,会在最恰当的时候显现,不必着急揭晓谜底。

任何因果的生灭,都有时间点,也是有定数的。

这次,便是恰逢其会。在交流中,我问起他是否与钟先生相熟。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如此,我怎么可能不提到钟先生的《雨巷》呢?

毕竟我是那么的喜欢《雨巷》,还喜欢了那么久。十四年的时光,足以改变一切,但从没有改变我对《雨巷》的喜爱和惦念,也没有将这份喜爱淹没在尘埃里。

早在2016年的时候,我写一篇醴陵瓷的文章时都还提到过《雨巷》。

2016年距离现在,又已经是七年的光阴过去。时光无情亦有情,它让一些东西如一阵青烟,愈来愈淡愈来愈浅;亦让有些东西如纯酿般,愈加深厚愈加历久弥香。

但时光也从来不会撒谎,它永远真诚,永远坦诚相待。

在荣联峰的“穿针引线”之下,五月底的时候,我知道我即将可以拥有一件《雨巷》了。

那份多年夙愿即将达成的喜悦,浸润着我。

据钟丕瑜先生所说,那件《雨巷》的颜色用料,由中国陶瓷艺术大师丁华汉先生亲手调制,成为他们二人珍贵友情的见证,已由他妥贴珍藏。因为这一深层次的原因,在荣联峰的建议之下,钟先生开始了《雨巷》的二次创作。

时隔十四年,《雨巷》终于将以全新的姿态再次出现。

这一次,它将发出怎样惊艳我的光芒呢?

(未完待续)


云中海棠,原名吴娟,湖南醴陵人,醴陵市作协理事、签约作家,曾任职纸媒。《先农坛听雨》、《北方的冬天》、《等天亮》等多篇作品见诸报刊杂志。散文《路在脚下》荣获醴陵市改革开放征文大赛一等奖,并入选写作教材《高中作文》。

版权声明:
作者:主机优惠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7935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