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刚写完一稿宣传片

刚写完一稿宣传片,一时间,自己还颇满意。

这事,有点天时地利人和的意思。怎么讲呢?

来找我写的,是二十多年前的朋友,当时他在卫视做导演,也是他来找我,我们总共合作过三个片子,一个介绍马王堆汉墓的、一个介绍秦孝仪书法展的,还有一个介绍铜官窑的。

他要不说,我都不记得了。他是真心欣赏我那些文字的,我自己倒不太记得了。前些天他来找我,说起要给某研究院做个片子,负责人就是当年合作的甲方,指名要我来写脚本。他特地把当初的文字和片子都发我了。

难得他有心,还都保留着。现在用电脑写作的坏处是,往往换电脑就可能丢失东西。

不过我跟他说,其实自己现在不太喜欢以前写的那些,主要是不喜欢电视人的通病,就是浮躁,什么东西只知道一点点,就敢下笔写。虽然我自己写的时候至少要读两本书才会动笔,但要赶时间的话,还是要大量依靠网上查的信息,浅尝辄止,写完了事。但是文物和文化的内容,一直都很感兴趣,所以现在要写的话,会比以前要实在,不会只把文字写漂亮,实际一无所知。当然,技术还是很熟练的,该怎么结构怎么处理,这些手艺都还没丢。

片子也要得急,没有脚本,一切都无从谈起,所以我这头要赶快出活。

首先是给我发了一篇近万字的提要,标题很大:“万年湖南,红色潇湘”。

长度5分钟。——要在5分钟里讲完数万年的湖南历史,且要与“红色”挂钩。

导演自己还在江西拍片,一时回不来,嘱我去跟研究院的人开会。

我提出来,目前的资料内容太多,5分钟无法容纳,而且很多内容在我看来,似乎不属于“考古文物”的范畴,比如近代史,基本只有照片,还有现当代的雷锋、治理南洞庭、袁隆平禾下乘凉梦等等,都颠覆了我对“考古”的概念。

对方也不是很清楚,但反馈领导的意思,还是要“带一笔”。我说5分钟的片子,如果按口播来算,基本只有一千多字的容量,肯定不能都写,我先按时间线来弄个提纲,你们再看是否可以这样取舍。

回来后我自己却犯了难。从2、3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一直讲到今天,1000多字,我怎么浓缩,还提纲?还说超越20多年前的自己,这个完全没有头绪。

他们却催得紧。电话微信不断催,又发来一堆图片和文字,都不整齐,有的是对考古发现的总结,有的是对开发项目的介绍,基本不能用。

我就焦躁起来。刚好导演也打电话来催我,我就抱怨说,内容太多,搞不清他们到底要什么。导演说,对方一般会听我们的,你可以把意见提出来微信发我,我再截图给他们看。

但这事也不是提意见就能解决的。总共1000多字,提意见又不算字数,何必呢?不如自己来想办法解决问题。

我正在读王开林的《纵横天下湖南人》,对于湖南近代史上的名人故事讲得很透彻,史料丰富,观点我也很认同,文字尤其充满张力。

我不是想超越之前的自己吗?“马王堆汉墓”,我是从“汉”字入手的,汉字、汉人,强调了时代;“秦孝仪书法”,是从秦与家乡的关系入手,带出他的书法;“铜官窑”则突出了大唐的青山绿水,都有一个线索。

此次我认为,时间是最重要的线索。只要展现了湖南历史上重要的时间节点,用实际的考古发现或历史资料来呈现,应该就是对方需要的东西。

而风格上,这种内容最适合用大开大合的抽象语言来表达。

有两三天时间,我虽然手上在干别的,甚至是看闲书,脑子里想的都是这个片子怎么写。散步的时候,我对老公说:我这次想写得华丽一些,不知道对方是否同意。

周末,我们去孩子的伯伯家吃饭,我也打开电脑,把人家发来的资料看了一遍。

不知道在哪个瞬间,似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我决定写成一首长诗。而第一句,是这样的:

“那些年,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是“千字文”开篇的话,有纵深的时空感,加上“那些年”,带一些讲故事的亲切感。

第一句定好,后面就是根据年代,用同样的叙事精度与语言风格来把内容换一种说法。

我把电脑屏幕分成两个部分,一边是对方提供的内容提要,一边是我自己的编辑区域。

我的编辑文本分为四栏,依次是:参考画面、字幕条、配音/唱词、备注。

其中,“参考画面”是从他们的内容中拷贝过来的;“字幕条”摘取了其中的重点文物,标上年代,从2、300万年往后滚动,有时光流逝岁月变迁的感觉;“配音/唱词”是我现写的内容;“备注”栏目前只标出了他们内容的四个章节,方便他们对照。

这就是一件手工活了。我慢慢写,慢慢恢复了自信,之前的焦虑感消失了,只剩下慢慢创作的喜悦,虽然有字斟句酌的苦恼,和保持逻辑、情感自洽的艰辛,但总体而言是快乐的。我对老公说:我在写一部“史诗”。

“史诗”逐渐浮出水面,很自然地,还押韵,从“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开始的“昂”运,一路昂扬到底,是我最熟悉的韵脚。

写到近代史部分,把他们列举的人和事都说了个遍:

“六经责我开生面”的王夫之

打开了“惟楚有材,于斯为盛”的闸门

从此,诺大的中国

总算是“放湖南人出一头地”

这是怎样的历史高光啊

他们扶大厦之将倾、挽狂澜于既倒

他们放眼向洋,他们横刀向天

他们推翻帝制,他们戮力共和

一句“若道中华国果亡,除是湖南人尽死”

不是官场上狂妄的花腔

而是少年人喋血的烈嗓

这是惨绝人寰的修罗场

这是骨肉铸就的城墙

这是埋着先人的故土

生于斯长于斯,历经数万年

我们当然要拼到死,也不能让

其中,“花腔”、“烈嗓”二词,以及整个情绪,都来自王开林《纵横天下湖南人》,为此,我还专门向他致谢。

稿子交出,导演说:没想到这么大一个题目,到你手上轻松化解。

对方说:高手。你动笔我们就放心了。现在看稿子超出了预期。

我也觉得不错。但还是有宣传腔。这一点不够高级,自己要警觉。

版权声明:
作者:主机优惠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8038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