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搭支架,巧设问题,整合资源一一我理解的教学设计
一 教学设计是根据课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将各种教学要素有序地、优化地进行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我认为教学设计的作用有三点: 搭设支架达成教学目标,巧设问题促进学生思考,整合教学资源优化课堂 。
巧搭支架促攀登
如果说学生的知能现状是起点,教学目标是终点,教学设计就是一个巧搭支架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出发,抵达目的地的过程。学生沿着老师搭设的支架,由易到难,步步为营,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最后抵达终点。
今年5月31日,我接受涪城区教研室肖老师的安排在二中金家林校区上了一堂公开课,课题是《写“活”故事中的他(她)》作文教学历来是教学中的难点,我结合课标,教材和初二学生的知能现状,为学生搭设了一个又一个的支架。
比如:上课伊始,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书洒了一地”这一话题,自由发挥想象,开展故事接龙活动。 这是为学生创设了情境支架。
小组讨论后,推选一名同学将小组讲述的故事完整地讲给全班同学听。设置交流分享平台,要求学生推选并分享故事,说出对故事的独特见解,这是情境支架。
选取学生最熟悉的日常生活预设故事情节,设想如果碰掉书本的是班上最熟悉的同学,请用50至100字写写他(她)。由生活中的她过渡到故事中的她,这是生活支架。
老师在学生交流讨论,讲述故事后,预设故事情节,让学生添加二处对人物的描写,写出人物特点,写活故事中的人物,将故事补充完整,并拟好题目,这其实是完成由片段训练到整篇的训练,这是微写作支架。
巧设问题促思考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不放弃引领学生,不刻意制造热闹气氛,不在浅层处迎合学生,引导学生在细微之处挖掘,深入地思考。关键在于设计有价值的问题。
比如我校黄猛老师11.1在初三一班上的《智取生辰纲》一课,上课伊始,黄老师抛出了一个问题,杨志是最倒霉的快递员吗?倒霉在何处?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探究和阅读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
接着,黄老师又给出三个主问题 1.为什么智押反被智取?2.课文中有几处出现藤条,押运生辰纲带上朴刀可以防身,但为什么要带上藤条呢?3.杨志和其他人的矛盾是什么?
学生始终处在质疑和思考中。学生学到了阅读方法。还将单篇阅读和整本书的阅读结合起来。整堂课如剥茧抽丝一般,极为酣畅淋漓。让学生感受到的,除了文本的魅力外,还有老师自身的魅力!
虽然这堂课也带来了思考,如果按照考试的标准,这样的内涵挖掘是否有意义?对押运团队人际关系的分析是否走得太远,说杨志丢失生辰纲是必然的,即使没有吴用去劫,也会丢失,这个结论是否严谨? 但是这堂让学生始终思考着的课,却是我心目中理想课堂的模样!
整合资源优课堂
1.烂读《愚公移山》。(1)理解性阅读:将内容分解成若干问题,带着问题读原文,再读翻译。(2)比较阅读:通过智叟和妻子,智叟乖和愚公,二人称呼对比,深处理解原文,读懂寓意。
2.对比阅读:美国《明锣移山》和《愚公移山》,思考感悟:必须坚守信念,直到无能为力,如果无能为力,要学会改变自己。
3.听歌曲:江涛《愚公移山》。让人回味无穷。
整堂课将文本,连环画,歌曲,学生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环环相扣,让课堂实现了优化。
总之,教学设计是教学的蓝本,是课堂教学的基础,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桥梁,一堂好课,应该先从设计上下功夫。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