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映潮的中学语文教学主张》学习痕迹

“集合”是发挥事物效果的重要理念与手法。

所谓“集合”,通常是指按照某种特征或规律结合起来的事物的总体。教材中的单元组合就是“集合”,每篇文章既可以独当一面,又能互相依托,他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发挥单元在教学中的最大效益。

教材里还有“微型教学单元”,如“短文两篇”,它们也是一种集合。

教师研读教材,有些时候也需要读出课文内容的“集合”,让课文内容更好地表现出共同的力量。

读出课文的“集合”,远比把教材编辑成单元的“集合”要灵动得多、丰富得多。

1.读出从某篇课文中提炼出来的知识板块的“集合”

八上第三单元主题“山川之美”

写山的骈句有: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写水的骈句有:

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2.读出从某篇课文出发的统一作者的作品“集合”

在教授杜甫的《登高》中,可以把杜甫的《旅夜书怀》《登岳阳楼》加入其中。因为这三首诗,都写于杜甫去世的前几年,都与杜甫晚年漂泊流浪的悲苦生活有关,都抒发了诗人凄凉郁愤的心境和人生的感慨,都表现了杜诗的顿挫风格。

教授茨威格的《托尔斯泰》。加入姜侍明的《永恒的托尔斯泰》

教授朱德的《回忆我的母亲》,可以加入邹韬奋的《我的母亲》。老舍的《我的母亲》

朱自清的《背影》《儿女》联读,看看朱自清的对父亲理解以及自己作为父亲的感受。

3.读出能够与某篇课文进行配读的课内外作品的“集合”

在教授《美丽的颜色》时,可以加入梁衡的《跨越百年的美丽》,玛丽.居里的《我的信念》一起阅读,从不同角度来表现居里夫人的科研精神和高贵品质。

4.读出有关课文参考资料,学术文献目录索引的“集合”

为了追求《夸父追日》阅读教学的优美角度,余映潮读了大约10万字的资料。

这样的品读过程展现了丰富、美好的知识天地,关键是要耐心地读,耐心地感受,耐心地提炼。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付出时间与耗费心力,教学的美好“角度”才“千呼万唤始出来”,课文教学的全新创意才得以产生。

版权声明:
作者:siwei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8303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