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楼的揭秘

福建土楼是我国特色建筑代表之一,它的形成与中原几次大的人口迁移有关,最早形成于宋、元时期,早期规模比较小、简单,后面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方便家族内聚以及抵抗外敌和野兽,便形成如今的建筑群!

其外形,有圆形、半圆形、方形…形状各异,各具特色!一开始,方形土楼比较多,后来当地居民发现,方形具有方向性和采光有限,便设计出各方面都比较好的圆形土楼!

土楼虽土,但坚固程度丝毫不亚于今天的建筑。同行的导游为我们介绍,土楼的墙壁在夯筑时,先在墙基挖出又深又大的墙沟,夯实在,埋入大石为基,然后用石块和灰浆砌筑起墙基。接着就用夹墙板夯筑墙壁。土墙的原料以当地粘质红土为主,掺入适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经反复捣碎,拌匀,做成俗称的“熟土”。一些关键部位还要掺入适量糯米饭,红糖,以增加其粘性。夯筑时,要往土墙中间埋入杉木icon枝条或竹片为“墙骨”,以增加其拉力。就这样,经过反复的夯筑,便筑起了有如钢筋混凝土般的土墙,再加上外面抹了一层防风雨剥蚀的石灰,因而坚固异常,具有良好的防风,抗震能力。

土楼内部结构有个特别的景观,就是支撑的柱子是倾斜的,当地人跟我们介绍说是来源一个故事。传说当时有一个师傅带了一批徒弟修建土楼,师傅揽了很多活,于是师傅建到二楼的时候忙不过来,就把三层以上的楼层交给他的徒弟来修。徒弟接到这个半截子工程,想展现自己更高的技术,故意利用圆形土楼内部相互解剖的力学原理。从三层起,就开始把木梁进行倾斜,四楼往反方向倾斜,所以当地又称东歪西斜楼!

版权声明:
作者:玉兰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8323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