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13)
“合卺”的卺怎么读,是什么意思,“合卺之欢”中爱的学问,新娘子床下藏什么秘密?
在中国传统的婚礼中,有一个仪式叫做“合卺”。这个词听起来很陌生,但其实它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婚姻仪式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婚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合卺”这个词是怎么读的,它有什么含义,它又与现代的婚礼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吧。
首先,我们来看看“合卺”这个词的读音和意思。“合卺”的“卺”字读音是jǐn,与“紧”字同音。它的本义是一个苦味不可食用的植物,俗称苦葫芦。在古代,人们用苦葫芦切开分成两个联接的瓢来盛酒,新郎新娘各拿一个瓢同饮,这就叫做“合卺礼”。这个礼仪的寓意是夫妻成为一体,能同甘共苦,心意相通。另外,“卺”还有音韵调和之意,暗示夫妻和睦协调。
那么,“合卺”这个词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据《礼记·昏义》记载,最早的婚姻仪式是“共牢而食,合卺而酳”,也就是说,新郎新娘共同吃一只牲畜的肉,然后用苦葫芦瓢饮酒,以此表示他们的亲密关系。这个习俗可以追溯到夏朝,是中国最古老的婚姻仪式之一。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婚姻仪式也逐渐增加了其他的环节,如订婚、迎亲、拜堂等,但“合卺”仍然是婚礼的核心部分,是真正代表男女成为夫妇的标志。“合卺”这个词也常用于祝贺新婚,表示对婚姻美满的祝愿。例如,我们常说的“合卺之欢”就是指新婚的喜悦。这个词用于祝贺时,表达了人们对爱情和生活的期待和追求。也可以用于其他场合的祝贺,如“合卺之乐”、“合卺之福”等,都是一种表达情感和祝贺的方式,传递出人们的愿望。“合卺”这个词不仅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词语,表达了相爱相守的美好心情,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词。它反映了中国婚俗文化中重德、和谐、趋福、求子等良好愿望,以及男女双方“同尊卑,共甘苦”的心理追求。也是中国“礼仪”文化与“和谐”文化的初始点,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精神。
古代的“合卺”仪式是怎样进行的呢?我们可以从一些史料和文献中了解到一些细节。一般来说,合卺礼是在新娘进入新房后进行的,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洞房花烛夜。在新房内,新郎新娘会在床上共饮合欢酒,这就是合卺礼的主要内容。合欢酒是一种特制的甜酒,而用来装酒的杯,即苦葫芦是苦的,苦中装甜酒,寓意着夫妻二人同甘共苦,增加新人的亲密感和喜悦感。合卺礼后,夫妇把两只瓢掷于床下,观察其俯仰预测是否和谐。如果两只瓢都朝上或都朝下,就是吉兆,表示夫妻情投意合,相敬相爱;如果一朝上一朝下,就是凶兆,表示夫妻不和,吵闹不断。合卺礼在历史上也有一些变化和发展。例如,在宋代,合卺礼后,新郎新娘还要各自吃一颗橘子,表示夫妻之间的甜蜜和团圆。在明代,合卺礼逐渐演变成了“交杯酒”仪式,也就是新郎新娘用一根红丝线连着两个酒杯,交叉饮酒,表示夫妻相互依赖,永结同心。在清代,交杯酒仪式又增加了一些细节,如新郎新娘要在饮酒前各自吃一颗葡萄,表示夫妻之间的甘甜和多子;新郎新娘要在饮酒时互相敬酒,表示夫妻之间的尊重和礼貌;在饮酒后互相吻,表示夫妻之间的爱情和亲昵。这些都是对合卺礼的延续和发扬。
“合卺”这个词是一个非常有趣和有意义的词,它不仅是一个古老的婚姻仪式,也是一个富有诗意的祝贺方式,更是一个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是中国古代生活方式的一种礼俗,对当代社会而言则是一种特殊的民族文明符号,依旧具有普世价值。传承与借鉴历久弥新的“合卺”思想文化遗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