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视频学数学

----桂山夜话(2023.11.13)

进入11月以来,每个周末都会有视频作业。有时统一要求,有时自主完成。比如,这个周末的视频作业,就没有统一要求。

上午打开邮箱,仍有12份作品如期而至。照例一边观看,一边分析。愈来愈感觉到自己是在跟着孩子们的视频学数学,何其的幸福!

【单独看:凸显课内主体地位】

一则一则视频看过去,有一共同点,就是都在围绕课内所学去录制。

特点之一:录制内容就地取材。

第一次录制视频的时候,关于录制内容做了提醒,这一次没有再做强调。阅读孩子们的视频,发现有多位都能从练习当中选择问题,完成视频录制。

比如,储瑞灏在家练习的过程中,有一道题目第一次没能正确解答。具体如下:

小明和小强两人拿出同样多的钱买了同样多的练习本,后来小明拿了6本练习本,小强拿了4本练习本,小明给了小强4元,这种练习本每本多少元?

小储同学在理解题目数量关系之后,选择这个问题,录制解答的过程。

再比如,高若语录制的是《趣题巧解》,选择的是哪道趣题呢?如下图所示:

也是我们在练习当中遇到的问题。小高理解之后,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辅以图形进行直观形象的讲解。

还有,杨睿宸录制的是《准备森林动物会》,围绕“至少要插多少面彩旗”这个问题,借助画一画,比一比,最终解决了问题。

“在正方形每条边上都插6面彩旗,至少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也是我们练习当中遇到的问题。一方面,孩子觉得这个问题有意思,另一方面,孩子已经能够正确解答,所以通过录制视频,与更多人分享。

特点之二:更加聚焦于问题分析和解决。

第一次录制视频,有孩子照着书读一遍故事。到第二次,读故事的越来越少,再到第三次,已经没有。

这一次所有的孩子都能选择和围绕一个问题,先分析再解决。比如:荣若妤带领大家《找规律》,先从已经画好的图形出发,仔细观察,在准确画出第四组图形之后,再将自己所用的方法与同学们常会使用的方法进行对比,完成方法的优化。整个视频中,不仅有知识目标的达成,还有思想方法目标的达成。

再比如,刘恩嘉录制的是《巧解蜗牛爬行》。蜗牛爬行,不是线性向前,而是“向上”与“向下”交叉进行,于是,能爬多少天才能爬到目的地呢?就会有些波折和麻烦。怎么办?小刘老师,借助画线段图帮助大家沟通起蜗牛爬行与计算方法之间的关系,再列式计算。

【联系看:纵横交错看出进步】

单独看,孩子们正在通过自己的实践,让录制视频这一作业形式在孩子们意识的树立、能力的培养等方面,特别是能力的培养方面发挥出其重要的作用。

这个进程,就班级整体水平来看,比我预想中要来得更快、更早。家长一直参与和帮助,但是主体俨然是学生。借助录制视频,让孩子们整理思路,表达过程,提炼方法,完善认知。在做小先生,讲给他人听的过程中,以外化促内驱

再把孩子们的作品放在一起联系看,又有更多发现。

横向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比如,董奕晗和杨梓轩都录制《巧解鸭兔同笼》,但是使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尽相同。杨梓轩不仅有画图法,还有抬腿法。

再比如,张一洛和袁溪冉都录制《一共几块糖》。小张采用摆一摆的方法,小袁采用试验的方法。囿于课堂时间的有限,没有办法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单独发言,出声交流。视频录制,恰好弥补了这一不足。最高兴的是,这一点被家长们准确把握,然后带着孩子们表达出来。

纵向看:结构化被表达出来。

不同人横向对比,同一人再纵向对比,也会有所发现。

比如,张芷洵这次录制的视频是《每个鱼缸几条鱼》,问题并不复杂:有12条金鱼,放在3个鱼缸里,每个鱼缸多少条?围绕这个问题,小张先想乘算除,再由乘到加,短短1分钟不到的时间里面,把加法、乘法和除法沟通起来,展示出对加法、乘法和除法之间关系比较准确的理解。

班级已经建起属于班级的文件夹。家长呢?也要给孩子自建一个属于孩子的文件夹,专门用于保存孩子录制的视频。闲来无事,打开看看。看着看着,孩子的成长就这样赫然眼前。为人父母、为人家长的喜悦也油然而生,沁入心脾。

----2023年11月13日,写于桂山脚下。

版权声明:
作者:Zad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83936.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