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望
时光如梭,岁月不待,弹指一挥之间,又到了年根岁末了,距离返回老家的时间越来越近了,返回老家的激动的心情也是一阵强似一阵。
尽管,已是一个中年人了,但是,对于返回老家的激动心情,却是一直没有改变。
在外漂泊,始终如一片浮萍,或且一株被吹散的蒲公英,一直飘零着,没有着落点,也只有回到老家,那种骨子里透出的亲近感,由内向外地散发出来,一旦当踏入故乡之地,顿感觉踏实许多,再多的委屈与不悦,也随之消散不见了。
虽然,一年之中也是要会回老家,但是,年底的返回老家,却都是奔着年味而去的,尽管成年人的年味,早已没有了童年时的那种难忘地乐趣,但是,这种年末大团圆,一家老小也只有在这个节日里,家人才是最齐,最有话头的。
在老舍的《北京的春节》一文里描述:“从腊月初旬开始,腊八这一天,人们都会熬制腊八粥,并泡腊八蒜。随后,随着冬季的临近,市面上开始出现各种各样的年货,包括卖春联、年画、蜜供和水仙花的商贩。
除夕夜更是热闹非凡,人们穿上新衣,家中张灯结彩,迎接新的一年。此外,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街道上没有人,大家都留在家中与家人团聚。初五初六开始,庙会逐渐变得热门,许多孩子在庙会上购买玩具和观看各种表演。
紧接着,正月十五又迎来了另一个高潮,这是传统的元宵节,整个城市都沉浸在欢乐之中。”
也许,不管南方还是北方,在过年的这个举国同庆,共话大团圆的欢乐喜庆地春节里,不管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庆祝,它的主打都是一个“欢乐祥和。”
在春年里,我的老家过年比较简单,但是,却也热闹、有趣而欢乐。
从小年开始,就已开始进入了欢乐之的氛围之中了,南方的小年是腊月二十四日,那时候的大人们,还骗我们过小年时,是小孩子们过的,过大年才是大家一起过的,过小年,小孩是要给大人压岁钱的。
在小年前后,家家户户都要除旧,将家里的家具,各种用具,门框与门,窗户,墙壁,屋顶,里里外外都要清洗与打扫干净彻底,以干净整洁迎接刘新地一年的到来。
大年三十下午,家家户户大门两边都贴对联,有的人家里更讲究一些的,还要在大门口两边挂上两个大红灯笼。
春节对联大多数都是从街上买回来的,也有的人家里,自己动手写的,字虽然写笨拙,呆板,大小不一,但是,写在红纸上面,也是一种喜庆与美好祝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大吉大利。
而我家里的春节对联,也都是由我贴在大门口两边,小的贴在门楹上,灶神上贴上“一家之主,”牛栏、猪舍也都要贴上“六畜兴旺。”
在贴之前,先用小碗把红薯淀粉装至半碗,并把颗粒状的红薯粉用勺子按压成粉末,再倒入滚烫的开水,边倒入边搅拌,使红薯粉由白色转变成灰色粘糊状之时,就可以开始粘贴对联了,从房屋的大门开始到后门、每间房间的门楹上,再到厨房的灶神,牛、猪舍门楹上都贴上新年的美好祝福语,临了,还不忘在两扇大门的中间位置倒贴上大大的倒着的“福”字!
过年,是人们辛苦耕耘,勤勤恳恳了一年的大团圆、大总结,也是对来年美好生活的祈福与展望!对于孩子们的而言,就是穿新衣服,新鞋子,有鞭炮可以放,有各式好吃的,可以到镇上上街看几场电影,还有父毋,亲戚们给的小小压岁钱。
在大年三十日的晚饭,各家各户都是全年之中最早准备的,也称“年夜饭。”
基本上都是下午四、五点就可以吃饭了,俗称吃”年夜饭“,主要代表菜为白萝卜炖猪脚,若有的人家没有买到猪脚,则会用猪骨头或鸡肉代替。
因此,如果在平时做晚饭时,有谁家的晚饭做的稍早一些吃,便会被人戏称为你家在吃“年夜饭”吗?这么早吃晚饭了?
每年守岁,是我们这些孩子们的最爱,而女孩子却不能在祠堂里守岁。一大群同屋场的小孩,全都聚在祠堂里,整夜不睡觉,追打着,嬉闹着,偶尔有的小孩站着都能打瞌睡,都会引来小孩们的一阵阵欢笑,而有小孩,是会要被父母强行叫回去睡觉的,但是,不一会儿,又会回来,而大人们呢?吃过年夜饭,男的聚在一起打纸牌,等着大年三十日晚上,十二点钟的,争得在祠堂里放上第一挂鞭炮。
而女人们则聚在一起聊聊天,没过不多久,便都会早早休息。
在大年三十晚上,快到十二点整,则是跨年度时刻,迎来新的一年。男人们则会争先恐后,争取第一个在祠堂里敬神,祭奠祖先,能够放上第一挂鞭炮,以祈求神灵与祖先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好运连连,财源滚滚!
在每一挂鞭炮放完之后,孩子们便争抢着跑到放鞭炮的地方,捡地上没有响的,或松动而掉下来的鞭炮,你抢,我抢,大家抢,有时,还会有争吵,没过一会,便又开心笑了!
在我的记忆中之中,父亲从来没有在大年三十晚十二点,准时祭奠过神灵与祖先,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有心不怕迟,迟点也没关系,只要心诚,心意到了就行了,没必要争这个第一。“
每次,都是大年初一,天已放亮的时候,父亲便会叫上我一起在到祠堂里,上香,烧红蜡烛,挂纸钱,放鞭炮,祭拜神灵与祖先。
大年初一的第一餐饭菜,都是由一家之主操办,我父亲在祠堂祭祀完神灵与祖先之后,就开始忙碌新年第一餐饭菜,而等到我母亲,弟弟,妹妹起床之时,饭菜已经全部上桌了。
祭祀时使用的供品,也很简单,盘子里装上一整只公鸡,一小碗酒、一小碗茶、一小碗肉、一小碗油果、一小碗米糕、一小碗油豆腐、一小碗油炸鱼、有的人家,会装点水果,糖等等,全部盛放在一只手提式大竹篮子有序摆好!
祭祀仪式,一直要持续到大年初三的早晨,在大年初三的这一天早上,各家各户都会把家里从大年三十晚上开始,至大年初三早上扫起的垃圾,粉尘全部收聚在一起,用畚箕装好,在各自家里的稻田里,选一块良田,把垃圾进行焚烧(俗称烧地尘),同时,点燃三根香与两根红蜡烛,并且燃放鞭炮,祈求来年五谷丰登,无病无灾!
新的一年祭祀仪式也大年初三的烧地尘的仪式中,宣告圆满结束了。
现在,过年还是一年一年继续着,但是,年味却逐渐地变淡了,也变得更加简单,有的人家对联也懒得贴了,祭祀也变成了一种可有可无地形式,大多人家已经在外省,或市里,县里买了房,安了家,过年时,也不一定会回老家过年了。
在日子渐渐地好起来之后,物质就更丰富了,然而,心里的精神寄托似乎也变少了,那种过年的喜庆与美好祝愿,在祠堂的过年香火也是一年少似一年。
其实,儿时的年过得是用心与盼望,祈求,现在的年过得是一种形与简单应付了…………
好怀念儿时的年味,我知道,从此再也回不去了…………
如今,自己已是一个中年男人了,也是一家之主,家里的顶梁柱了,每每想起父亲每年过年时的操劳以及他常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有心不怕迟,迟点也没关系,只要心诚,心意到了就行了,没必要争这个第一。”
心里不知怎么回事,又要咯噔一下了。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