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上海展(二上)
英国国家美术馆(The National Gallery)珍藏上海展
2023/1月,上海,欢喜
英国国家美术馆
不同于其他著名的博物馆或艺术馆的许多藏品会在全球巡展,或在国内出版物上频繁出现,全球十大美术馆之一的英国国家美术馆收藏的近3千件欧洲绘画杰作,很少会这般外露招摇,展品基本是在展线展出,极少到其它地方进行外展,也罕见于国内媒介宣传。
上海博物馆 © 游世欢喜LatteSunset
二、拉斐尔和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
关键词:文艺复兴、科学与发现、人文主义、解剖学、透视画法、世俗生活、科艺结合。
网络图片侵删
文艺复兴(Renaissance),原意为在艺术、建筑以及文学等方面的“再生”,常用来描述对古典主义的重新发现和一种重新燃起的浪潮。
萌芽于14世纪,并在15世纪末到16世纪的意大利达到顶峰。这时期的人们深受人文主义的影响,他们相信人的价值高于宗教,并重新对古希腊、古罗马的艺术和文化感兴趣,许多科学发现及发明产生,众多艺术成就也闻名于世。
文艺复兴盛期的画家们以反映世俗生活为已任,解剖学、透视画法等科学与艺术结合,大胆的艺术改革,抛弃中世纪艺术传统,新的创作方法和技巧层出。
代表人物:达·芬奇(da Vinci ,1452-1519)、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 Buonarroti,1471-1564)、拉斐尔(Raphael Sanzio, 1483-1520)。
有人说:那个时代,每个艺术家都追求卓越,每个艺术家都特立独行,每个艺术家都在强化并构造自己的个人风格和技艺。
从达芬奇到拉斐尔再到米开朗基罗,他们不仅仅是画家,他们是诗人和文人,是世界的探索者、科学家。
7、拉斐尔:《圣母子与施洗者圣约翰(加瓦圣母)》
Raphael
The Virgin and Child with Saint John the Baptist (Our Lady of Gava)
1510-1511
29.50 x 22.30 cm,oil on wood panel
Collection of the National Gallery
因曾被纳入罗马的阿尔多布兰迪尼典藏(Aldobrandini Collection)和苏格兰的加瓦典藏(Garvagh Collection),这幅画又被称为“阿尔多布兰迪尼圣母”、“加瓦圣母”。作品的别名与曾经的持有人有关。
拉斐尔(1483-1520)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意大利画家、建筑师。他与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米开朗基(Michelangelo,1475-1564)合称“文艺复兴三杰”,代表了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突出成就。他博采众家之长,并以超凡的才华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以秀美典雅著称。拉斐尔对画面人物之间的情感心理连接的处理也尤其精妙。
《加瓦圣母》的构图很容易让人想起达芬奇的早期作品:背景中的石柱、拱门以及远方的风景。拉斐尔还参考了达芬奇如何表现人物平静外表下的情感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
在完成这幅画的同时期,拉斐尔还在完成他的一组壁画巨作——他受委托在梵蒂冈宫殿的斯坦兹室内作画,即今日所谓的四间“拉斐尔客房”。杰出的壁画《雅典学院》便出自其中。
本画是受教廷内的一名成员所委托,为私人祈祷所用。画面中,圣母上身扭转,双腿交叉而坐,姿势复杂。婴儿基督则坐在她的膝上,正低头看着他的手拿一根芦苇十字架的表兄施洗者圣约翰,传递一支康乃馨。在宗教画中康乃馨象征着神圣的爱以及基督未来的受难和复活。圣母则似乎陷入了沉思,她试图用蓝色斗篷拢抱基督,另一只手则轻抚摸着身穿皮毛的圣约翰。
这个时候拉斐尔画作的构图已经讲究人物之间的心理互动,三位圣像的构成稳固的三角,无论是眼神、表情或肢体的互动既复杂又感人。拉斐尔试图通过几何结构图来呈现出绝对和谐的视觉效果,使圣像与背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深沉的静谧感,同时启发观众在欣赏之中寻找到内心的共鸣与和谐。
在之后的几百年里,拉斐尔的画成为众多西方艺术流派取经的对象,后世古典主义者将拉斐尔视为不可企及的典范;洛可可艺术从拉斐尔笔下人物的优雅获得灵感;新古典主义和学院派更是拉斐尔的“粉丝”;直至十九世纪末现代艺术流派崛起,才打破拉斐尔一统天下的地位。
8、柯勒乔:《维纳斯、墨丘利与丘比特(爱的教育)》
Correggio
Venus with Mercury and Cupid ('The School of Love')
1525
155.6 × 91.4 cm ,oil on canvas
National Gallery, purchased in 1834 (NG10)
Correggio(柯勒乔,1489-1534),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出生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的他的艺术风格融合了威尼斯与佛罗伦萨两大画派的特点。此外,他也借鉴了达·芬奇笔下人物朦胧的表情以及柔和的造型。
画面中的一片绿树成荫的空地上,一个年轻的家庭在阳光下享受着温馨的时光。父亲智慧之神墨丘利神情温柔地教其幼子丘比特阅读(知道丘比特是维纳斯战神马尔斯的孩子,也见过是大卫的儿子,与墨丘利什么梗还没见过),爱神维纳斯手握儿子丘比特的弓,靠在一根折断的树干上,梦幻般地凝视着我们,微笑着(维纳斯的模特这神情这表情好像在哪里见过哟,哈哈哈),她的目光既诱人又难以捉摸。美好家庭场景中的人物关系看起来和谐自然。
不同寻常的是,维纳斯像她的儿子一样长着翅膀。她的姿势类似于古典雕像中维纳斯普狄卡的姿势,女神端庄地隐藏着她的私处。她的体重转移到一条腿上,突出了臀部的曲线;她右臂的扫动将聚光灯下的乳房推高,将我们的注意力引向丘比特。
人物之间的关系看似毫不费力、自然,但实际上非常复杂。该构图基于一系列纵横交错的对角线,这些对角线贯穿人物的四肢和身后的树干。维纳斯和墨丘利的手和小腿在姿势和位置上相互呼应,他们手臂的线条形成了一个优雅的闭环(有人解读出来心型,有点扯),将一家有机联系在一起。
丘比特长着一只小鸟的翅膀(颜色与画中的颜色相同——蓝色、白色和金色),站在树脚下他父母之间的构图的中心垂直轴上,树下的碎木头这幅画的顶部让人想起他金色的卷发。科雷吉奥在人物出现的黑暗中创造了柔软、阳光照射的皮肤的美妙节奏,构图与他柔和、烟熏的笔触的精心平衡,唤起了一种深刻的和谐感。
通过X光显示,柯勒乔在这一版本中将原先俯视丘比特的维纳斯改为直视我们,这一改变更能将观众带入场景之中。这种直接在画布上进行灵活修改的方式是威尼斯画派的特征。
9、达米亚诺·马扎:《加尼米德被强掳》
Damiano Mazza
The Rape of Ganymede
1575
177.2 × 188.7 cm,oil on canvas
National Gallery, purchased in 1824 (NG32)
Damiano Mazza(马扎,活跃于1573年之后),师从提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画派艺术家。
故事取自罗马神话,朱庇特神迷恋上了英俊的年轻牧羊人加尼米德,并假扮成鹰掳获他,带到众神之家奥林匹斯山,充当朱庇特的情人,又充当众神的酒政。
马扎效仿提香,以蜡或黏土等原料制作人物模型来进行作画。这幅画最初的形状是不规则的八边形,但在十八世纪初添加了画布,使其变成了矩形。当时,在已经变色的原本灰色的天空上又覆盖上了一层普鲁士蓝。
画面中一只黑鹰翱翔在云端,爪子里抓着一个赤身裸体的少年加尼米德。男孩右脚的脚底从下方被照亮,他的围巾漂浮在鸟有力的拍打翅膀下,给人一种场景发生在高空的印象。
很大的一幅。
画面极具戏剧性,泼辣的笔触,沉着又痛快,形象又写意,直观地感受到加尼米德被强掳的无半点招架之力的一瞬间。
2023/11/19QC
原创作品,版权(文字、图片)所有!严禁私自转载!个别数据等来源网络,侵删!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