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敬畏,才是避免核灾的根本方法
“当它安然无恙时,核能是世界上最洁净的能源;一旦事故发生,核能就是世界上最肮脏的能源。”
这句话道出了人们对核能爱恨交加的感情。发生在切尔诺贝利的故事,并不只发生在切尔诺贝利。
继《切尔诺贝利》之后,沙希利·浦洛基又以《原子与灰烬:核灾难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上六起标志性的核事故。这些事故的发生有技术因素,有人为因素,更有社会、文化等因素掺杂其中。
《白色尘埃》讲述的是代号为“布拉沃城堡”的氢弹引爆试验,正是因为这次试验的预测失误对人类和环境产生的深远影响,才促使米苏两国领导人在核战边缘悬崖勒马,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但是在处理试验产生的放射性沉降物对当地及周边岛屿居民的影响时,米国的做法实在不敢恭维,隐瞒事故真相,刻意弱化影响,后期赔偿不力。说到底,是对生命和自然缺乏敬畏。
缺乏敬畏让核能事业危险重重。在核电站的设计、运行和维护中,采用不够成熟的技术,施工时偷工减料,维护时不够用心,处理问题时官员越殂代疱……各种不合适此起彼伏,导致本书后面五起核事故的发生。
特别想说的是福岛的这次事故。对于资源匮乏的日本来说,发展核电似乎是很合理的事,但是日本恰好处于两个板块的交界处,每年地震近千次,还偶发海啸。屡获诺奖的日本科技实力不消多说,他们能解决好核事故带来的灾难吗?
事实上这不完全与科技实力有关,对于缺乏生命敬畏、缺乏责任担当的国家来说,他们本身就是这个世界的灾难。现在的核废水事件就是明证。
科技在不断发展,制度也会更加完善,然而只有对自然、对生命保持足够的敬畏,才会真正解决核事故等灾害造成的苦难。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