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夫卡最早的“文学创作”和平淡若水的友情
来了, 走了,
一旦离别——往往不能再相聚。
卡夫卡和胡戈·贝尔格曼之间的友谊虽然从未达到后来几段友情的热度, 但后来那几段友情却转瞬即逝。而正是他们俩之间这种平淡若水的交情,却维持了一生,虽然不时也会有些意见分歧。
贝尔格曼的观点和性格对卡夫卡造成了很大影响。最重要的是, 贝尔格曼是第一个让卡夫卡直面自己的犹太人身份及其引申意义的人。
他们俩的母亲就很要好, 他们俩上小学前就认识了, 从小学到中学12年又都是同学, 大学第一年也是同学。贝尔格曼科科都保持第一, 他细心, 天资聪颖、才思敏捷, 这使他能够轻松自如地应付语言、数学和自然科学等科目,而从来不用长时间苦读。
他颇受同学的欢迎, 总是慷慨分享, 乐于帮助别人完成作业, 卡夫卡也是他帮助的对象之一。卡夫卡许多科目能过关, 也得归功于贝尔格曼早熟的教学天分。
1969年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卡夫卡展览上, 贝尔格曼发表了他的回忆录。
他在其中描述道, 他们俩的早期友情是非常轻松, 无忧无虑的。他们常常到对方家里, 一起做作业。看到卡夫卡不仅有自己的房间, 还有一张自己的桌子, 贝尔格曼非常惊讶, 以致80多年后, 贝尔格曼还总忍不住提起这件事, 话语里明显带着崇拜而非嫉妒。
他说尤莉·卡夫卡(卡夫卡母亲)有着“善良又略带忧郁的笑容”, 还对卡夫卡父亲有着生动的回忆: “我并不是以一个儿子的眼光来看他, 所以角度和《致父亲》不一样(这封信, 我希望, 也相信, 卡夫卡的父亲并没有读到), 而是把他看成那个时代的犹太商人, 双脚深深植根于他的事业、他的生意中。”
在中学一年级或二年级时, 卡夫卡在贝尔格曼家中宣称自己要成为一名作家, 这在胡戈的哥哥听来觉得很滑稽。
在贝尔格曼的剪贴簿上满是贺卡文式的小短文和蹩脚诗, 都是多年来朋友和同学写的, 其中就保留了卡夫卡最早的“文学创作”, 是卡夫卡自己的笔迹, 日期是11月20日, 年份缺失, 据贝尔格曼判断, 可能是1897年, 具体如下:
Es gibt ein Kommen und ein Gehn,
Ein Scheiden und oft——kein Wiedersehn.
Prag, den 20. November
来了, 走了,
一旦离别——往往不能再相聚。
对于14岁的孩子来说, 选择在最要好的朋友的剪贴簿里写下这样的诗, 还是比较反常的。这是即兴写就, 还是为了这个场合专门而作, 结论并不重要。
这首诗刻上了典型的“卡夫卡式”的记号, 预示了卡夫卡同贝尔格曼若即若离的友谊。
卡夫卡一直爱着这个朋友, 这份爱从未止息, 无法生恨。
贝尔格曼这个美德的典范, 多才多艺的惊人天才, 能够应对校内外的一切挑战, 临危不惧, 坚持早起——这在很多人眼中, 有时似乎是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