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界突围之路:到底如何推进流程变革(三)

  继上篇, 通过战略解读,描绘了企业的价值链模型,区分基本活动、支撑活动;按部门形成流程盒子,并将它打开,形成活动清单。

  流程变革大师迈克尔•哈默对流程的定义为:把一个或多个输入转化为对顾客有价值输出的活动。

  摘取其中的一段,我们可以理解流程是活动的集合,这个朴实而又科学的结论,曾苦苦探索很久,并切实地打开了对流程深入理解的一扇窗口。

  接下来,我们要对拆分的活动进行诊断。

  三、活动分析

  活动相当于生产流程中的工序,它包含活动的操作者即角色,活动中是否有指标、报表、分权;活动的输入、输出是否模板化、结构化;以及活动是否IT化,对应的IT路径是什么?

  最重的是,要诊断活动中的核心痛点是什么,我们是否需要对活动进行优化。

  流程中的活动相当于产品的零部件,各种零部件可以组合成不同客户需要的产品,而活动也将通过不同的连接,构建具体为客户创值端到端的流程清单。

  四、活动连接

  流程的连接,我们理解有两个层面:

  一个是基于关键活动(或称为流程组)的连接,构成企业的流程框架(一级流程),例如制造型企业典型的IPD流程、LTC流程、ITR流程、OTD流程、ISC流程、DSTE流程。

  以LTC流程为例,它可能包括商机、投标、中标、合同、下单、制单、计划、采购、生产、发货、回款等关键的活动(组);

  这些活动显然分别来自不同的部门,这里有个问题,到底连接哪些活动,构建成端到端的一级流程,似乎还没有找到答案,这里有个原则,就是活动之间的业务逻辑是通畅的,没有明确的断点。

  接下来,我们要基于一级流程,形成二级,甚至三级流程清单。

  我们换个ISC(集成供应链)流程的例子来讲,ISC流程可能包括供方寻源、成本管控、采购交付、供方绩效等关键活动(组);

  但它的二级、三级流程,是不是就是基于供方寻源、成本管控等活动逐层展开的呢?

  例如以供方寻源为例,再拆解为供方准入、送样委测、小批试制、供方纳入等下阶流程呢?

  我们最近探索的结论,并非如此,这也是个非常重要的结论(待续)

版权声明:
作者:Alex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8675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