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膏两谈

牙膏大家都熟悉,但没什么好谈的吧?非也非也,真有两个关于牙膏的故事萦绕了我很久,非得谈谈不可。

先说第一个故事,可谓以牙膏窥社会。这是美国一则牙膏营销案例。美国有家牙膏公司,虽然产品优良、包装精美,但发展了一段时间后就进入了瓶颈。董事会召开全国经理级高层会议商讨对策。有位年轻经理献上一计——将现有牙膏开口扩大1mm。试想,每天早上每个消费者多用 1mm的牙膏,每天牙膏的消费量将多出多少呢?总裁马上下令更换新的包装。这个改变使该公司次年营业额就增加了32%。我们应当都有印象,也许就在不到十年前的牙膏开口都还挺小的,但这些年来牙膏口巨大无比,恨不得几天就用掉一管。几乎可以断定,牙膏企业一定是从这个所谓成功的案例中汲取了“营养”。

不仅如此,这个案例还被MBA及管理之类的教材广泛引用。可是这个计策真的值得赞赏吗?吾颇不以为然。牙膏口开大一点,除了增加了牙膏销量,对消费者对社会几无益处。消费者花了更多的钱买更多的牙膏也就罢了,问题是更多的牙膏使用带来了更多的资源浪费乃至环境污染。试想,以危害消费者和社会为前提的点子能算好点子吗?显然只是个耍着小聪明的坏点子。进而,如果这类做法还去宣传推广,企业风气还以此为荣,岂不是社会的悲哀、社会的退步呢?遗憾的是,当前市场上要买到一款开口小的牙膏着实困难(只在药店买到过的舒适达勉算例外)。不只如此,牙膏膏体的浓度也是每况愈下,向液态化发展,大胆推测,几乎一定又是某个营销者借鉴上述案例献出的所谓“妙招”。让我们共同鄙视这些牙膏厂商们吧!

再说另一个关于牙膏的故事,可谓以牙膏察感情。在网上看到“一对夫妇离婚”的怪诞新闻。女方痛诉了一段特别的家史:博士丈夫每次挤牙膏都不是按照“正常方式”从下往上挤,而是从中间挤,而且顽固不化就是不听妻子的改变建议。从中间还是从下面挤牙膏,只不过是举手之劳,为什么丈夫如此顽固不化呢?中国有句古话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虽然读博士比挤牙膏辛苦得多,但男方可以拿到博士学位却改变不了挤牙膏的方式。于是,惯习改不了,指责也停不了,最终双方皆忍无可忍,以离婚收场。“挤牙膏”是每天生活中都会遇到的一件小事,却引发了离婚的重大变化也许出乎很多人意料,但这是真实的事情。

想起自已的生活中,一模一样的场景在发生着,只不过角色特点相反。我喜欢从牙膏尾部逐渐向口部挤,牙膏外形一直很完整;然而,妻子总是从口部挤,牙膏形状总是很丑陋,甚而致摆立不稳。而且,不只是挤牙膏,挤任何药膏情形皆是如此。为此,多次与妻子交涉,无果。好在有了这则新闻,让我们可以相互调侃,避免了悲剧发生。事实上,惯习通常是偏好问题,而不是对错问题。夫妻之间以感情维系,必然需要协调相互的惯习,否则必然难以长治久安。

写本文的时候想搜几张牙膏照片,发现了这张图(见下图)。按照网络性格测试,A方式挤牙膏的人大都是有强迫症的完美主义者,B方式是高效的现实主义者,C方式是有恒心的固执主义者,D这种随便挤得人更加灵活变通。我显然是A,那么你呢?

挤牙膏的方式(网图侵删)

还有人以挤牙膏方式区分出生年代(下图),窃认为不准确,你如何看?

挤牙膏方式者的年代(网图侵删)

(2023112322:50)

版权声明:
作者:玉兰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8676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