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书写84:两条受益终身的定律
今天分享《思维模型》书中的两条定律。
第一条叫塞尔定律(Sayre's law),得名于政治学家华莱士·塞尔(Wallace Sayre)。
这个定律指出,在任何争议中,情绪强度都与涉及问题的价值成反比。
简单的讲就是,重要性越小的事情,人们越有热情去争议去评论去发表言论,且越评越想评、越评越激动。
比如,我们写作群里抛出来一条慢慢同学写的人工智能相关的文章,可能很久都没几个人回应,或者不知道怎么去回应。显然,大家要么根本看不懂,要么没有什么能力去评论。想象一下,哪怕如果是大名人发了一篇科研文章,估计也曲高和寡,很难引起大众的争论吧。
但是,如果群里抛出来一则家长里短的文章,则很多人都会积极地去回应,去评论。跟这个相对于的就是,网络媒体上那些明星八卦、官员违规、学生zisha、中年shiye等话题的文章,点击率最高,评论数也最多。
这个可能跟大家的关注点有关,但也部分印证了重要性越小的事情,人们越有热情去争议去评论去发表言论。
另一方面,人们在热烈争论某个言论时,往往是与自己厉害关系小的事。离自己远,和自己利害关系小,人反而会有大量的情感介入,喋喋不休,咄咄逼人。当真的是在为现实利益斗争的时候,往往是很理性客观的,不会意气用事,不会起哄吵闹。也就是说,玩虚的,人人头头是道、侃侃而谈;玩真的,才会深思熟虑、谨言慎行。
另一个与塞尔定律相关的概念是“帕金森琐碎定律”(Parkinson'slaw of triviality),得名于海军历史学家西里尔·帕金森(Cyril Parkinson)。
这个定律指出,群体容易给予琐碎小事不成比例的重视。
帕金森曾经举过一个例子,说的是预算委员会考虑建原子反应堆和建自行车棚两个提议时,“花在议程中任一项目上的时间与涉及的金额成反比”。委员们不愿深入讨论建原子反应堆,因为这些问题既专业又深奥,理解起来很困难。相比之下,每个人都想对建自行车棚发表意见,因为这个问题熟悉又简单,虽然并不那么重要。
换一个我们更熟悉的场景来佐证,那就是在撰写工作汇报PPT时,我们会倾向于花更多的时间精力在排版、模版、插图上面,更愿意优先做美化,而不是汇报内容本身,比如里面某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
再来一个学校的例子:老师们开会讨论教学相关问题时,往往容易停留在表面做文章,比如某个知识点可以怎么教更好,教案怎么写更规范,某个平台的资源很丰富可以怎样借鉴,上课的流程哪里可以改进等等。当然不是说这些问题不重要,而是他们更应该花精力去讨论去研究去改进的,难道不应该是班级学生这些具体的人吗,他们是什么性格,目前是什么状态,存在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怎样针对性地帮助和改进?以人为本育人才是教育的根本啊。
结合这两条定律,给予我的启示是,所有人都在做的,不一定是正确的,尤其需警示日常那些声音大的言论,尤其是键盘侠情绪激动的言论,避免沉迷于无谓的争辩、泛泛而谈的文章、同事朋友间的小道消息,它们会占用宝贵的时间,产出的价值却少得可怜,甚至毫无价值。在职场中,则可以预先根据每个项目的重要程度分配时间,或是根据重要程度给各个项目排序。有意识把更多的时间可以分配更重要的事,而不是我更有能力驾驭更熟悉更容易的事。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