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声有戏》:探索京剧的魅力,发现国粹艺术的美!

在曾经的一档原创人文书信体节目《我相信》中,有这样一句话令人印象深刻:“戴上髯口,我是老生,是有智慧有道义的古人。摘下髯口,我是女生,是拥抱时代的京剧传承者。髯口一摘一戴间,给前人以敬畏,留后人以希望。”

你是否能想象,就是这样一位女生,竟然从小就梦想着戴髯口,并一直致力于探索京剧的美,从旦角转为生角,追随余派。

这正是著名的京剧演员、余派老生第四代传人王珮瑜,被戏迷粉丝们亲切地称呼为“瑜老板”。在她眼中,京剧既是如此简单,又蕴含着无尽的丰富。

正如她在信中所说:“一桌二椅话遍千山万水,一板一眼诉尽人间悲欢。”正是因为她对京剧艺术的深深热爱,以及有着多年的京剧舞台表演的丰富经验,促使王珮瑜把自己对京剧艺术的理解与感悟浓缩到她的代表作《瑜声有戏》里。

在这本书中,我们既可以了解到京剧的相关内容,领略到京剧的艺术美,同时也能深切地感受到瑜老师对京剧的深厚情感和真挚热爱。

那么,作为中国的国粹文化——京剧,它究竟展现了什么样的艺术美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本书给到的答案。

01 程式化的表现形式

说起京剧,想必许多人都会把注意力放在京剧的服装、脸谱、妆容上,但却很少有人知道,京剧表演中还包括了念白、歌舞等。

而这些元素都有着一定的规范和法则。这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程式”,它也是戏曲塑造舞台形象的基本词汇。

那么,在京剧表演中又有哪些程式化的表现形式呢?

首先,是程式化的歌舞。在京剧表演中,歌舞是最重要的一项元素。

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也曾说:“中国的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可见,京剧的重点不在于故事的精彩,而在于歌舞是否能够让人有更多的代入感、愉悦感。

其次,程式是包罗万象的。无论是念白、动作、唱腔,还是情绪表达,它都有着一套基本的规则。

比如,京剧的情绪表达,就有着一套丰富的“表情包”。

如书中提到了“惊提”、“怒沉”、“喜展眉”的表达形式。所谓“惊提”,就是遇到吃惊的事情,嘴巴张开,人往上提;生气的时候,气往下沉,皱紧眉头,就是“怒沉”;高兴的时候眉头舒展,则是“喜展眉”。

当然,除此之外,像一些程式化的动作也能表达特定的情感,如甩发表示激愤、焦急;老生的髯口戏里,抖髯表示惊怕,吹髯表示生气等等。

最后,是程式化的戏曲。在京剧的舞台调度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辅助工具,那就是一桌二椅。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只是一些简单的道具。但京剧中的“一桌二椅”却有着如此多的呈现形式。

比如,把一把椅子放在桌子后边,这就代表办公场所;把椅子摆在桌子的前边,它就是“小座”,也就是展现一个比较私人的场合。

瑜老师也曾说:“一桌二椅话遍千山万水”,可见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美,更多的是呈现出了不一样的人生。

02 程式是艺术的美化与规范

俗话说:“有了规范,凡事才有依据。”

在京剧表演中也是如此。如果没有那些程式化的规范,那么京剧艺术的演绎之美便无从谈起。

这里面既包括了人物穿戴的规则、不同精神面貌姿态的表现等。

比如,书中提到了关于扇子在不同的戏里有着不同的规范。如果我是一个文人,不管有没有胡子,只要是文人,只要你感觉他非常文气,那他扇扇子,就必须是扇胸口,在这里表达的只是拿扇子当个趣味;但如果我是一个武夫,扇扇子就要从肩头这里开始,一直扇到腹部,那是真的在扇,且幅度要特别大。

如此小小的扇子,竟有如此多样的展现形式,刻画出的人物形象也各不相同,这不禁让人感叹京剧的独特魅力。

03 超越程式的再创造

在京剧表演中,程式常常被视为一种约束和固定模式。但实际上,许多京剧流派之所以能够发展起来,更多的在于能够超越程式进行创新。

这其实也告诉我们,一个优秀的京剧演员不仅要对程式有深厚的了解与领悟,更要避免机械地、空洞地展现这些程式。

以常见的桥段和台词为例,优秀的演员应该演出戏中不同的情境,展示人物各异的状态和语言逻辑,借助这些程式化的表演技巧,将戏中繁复的细节生动地展现出来。

唯有如此,京剧演员才能在不断磨砺表演技艺的同时,实现超越程式的再创造。

写在结尾

瑜老师曾在《致髯口》的书信中说:“京剧不是苦事,不是旧事,而是人间美事。”

如果你也对京剧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不妨跟着瑜老师一起走进《瑜声有戏》这本书的世界,相信你会从中领略到京剧的别样风采!

版权声明:
作者:ht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8755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