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作业《曹刿论战》有感

通过卓老师的文学史课,又重温了一遍《曹刿论战》这篇文言文。记得上学时读这篇文章印象最深刻的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强调了作战的时机和勇气。现在再重新读又看到了更多内容。

首先在战争前,曹刿问鲁庄公“何以战?”,在鲁庄公列举了一系列的事件之后,曹刿最后认可了“民心所向”这一点。要打仗,首先要取得民众的支持,这一点是重中之重。有了民众的支持就有了强有力的后备保障,就免去了腹背受敌,内忧外患的后顾之忧。

接着在战争中,庄公几次想要进攻都被曹刿否决,最后才在敌军气势弱小时选择一鼓作气,即“彼竭我盈”时力破敌军。曹刿在战争中非常善于抓住时机,不跟对方硬碰硬,而是采用“敌疲我打”的方针,攻破敌军。

后来在敌军溃败逃走之际,鲁军想要乘胜追击,这时候又显示出曹刿卓越谨慎的军事才能。他先是观察齐军逃走的车辙印,又看了看他们举的旗子,发现“辙乱”、“旗靡”才下令追击。在战争中最忌讳的就是得意忘形,舍本逐末,被胜利冲昏头脑。曹刿在已经击溃敌军时并没有放松警惕,而是细致认真观察敌军的溃败路线,然后才做出乘胜追击的决定。这样就大大降低了被埋伏被反杀的风险。

曹刿在战争中的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这场论战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长勺之战”。历史上类似的战役还有“淝水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等。我们一方面看到曹刿的军事才能,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鲁国国君的礼贤下士,任人唯亲。如果鲁国君主是一位善妒之人,又或者自命不凡,唯我独尊,不听下属劝告,那么曹刿的军事才能也无从发挥,更不会流传至今了。

版权声明:
作者:siwei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8863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