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正念读书会 147 小组第十九次共读会20231109
(领读人:陈学军 陈武斌)
一、原文回顾
第三十七章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 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
第三十八章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 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识者, 道之华,而愚之始。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二、参与的伙伴
三、灵光乍现
1、田继红老师:第三十七章,“无为而无不为”,既是一种相信,也是一种敬畏。信任生命本来的力量,敬畏事 物背后不可见却无时不在发生作用的“道”。工作中践行“无为”的思想,相信孩子们可以成为自己 生命的专家,老师无为,孩子才有为。
第三十八章,真正的德行,应该像良知一样自然而然的流露,它并没有固定的标准,更不值得炫 耀,这也是“无为”在养德方面的体现,所以才称之为德。
2、陈武斌老师:第三十七章:《道》章的结尾篇让我很欣喜,越看越欢喜,因为“无为无不为”已经刻入骨髓般 熟悉,不妄为也是老子作为圣人的谆谆教诲。老子在此篇刻画的是一个理想国,一个每个人都会寻找 到修身之境的极致状态,让我们看到一个国度也可以做到“小国寡民”般的高效、自然无为的完美治 理。有这样的国度、有这样的人生境界怎么不令人心驰神往呢!
第三十八掌:《德》章的开篇之作,老子重在抽丝剥茧那些人世间虚妄的成分存在,让我们直接 看到“德”的完美存在。“上德”也完美诠释了“道”的存世价值,即我们作为“人”所作所为都要 符合天道才可以找到最终精神归宿,而非陷入那些虚妄的“仁”“义”“礼”等表象,不可自拔,如同 漩入“贪嗔痴”之泥潭。当然我不认为“仁、义、礼”就不好,在人类社会发展到“无为而治”的极 致状态之前的过渡性阶段,这些所谓“道德标准”也是不可缺少的,至少也是文明社会的一个参照。 且老子也并非一定是在批驳它们,只是从本质上而言,他认为必须去除俗世间万事万物的虚妄和伪假 之象,而存真才是道之正解。故言大德者德行天下,而不拘“小节”,看透“名利”,循道而为。
补充:道,滋养并容纳万事万物,大到宇宙形成,小到一粒尘埃,无不循道;而“德”更多是在 人身上体现出来的合乎“道”的表现,无论是行为方式还是心性,无不源自于道且遵循道的规则。
3、俞春群老师: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
4、陈学军老师:三十七章,本章是老子《道经》的最后一章。在老子看来,“无为”是最完美的治世之法,“无为 而无不为”,这在老子思想中是居于核心地位的,老子设想“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做到“人 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不会妄为,不会强为,就能做到他所谓的“为无为,则无不 治”,也就是感觉什么都没做,其实很自然地把一切都做了。联系到家庭教育中,有些家长却是明知 不可为而为之,比如强迫孩子改志愿,为孩子包办一切,结果是吃力不讨好,因为独立的人最反感别 人面面俱到、指手画脚的管理,于是亲子冲突起来,孩子报复父母,或厌学,或断了亲子关系,更有 甚者还杀了父母,两败俱伤。
三十八章:本章是老子《德经》的开篇,读起来像绕口令,细品起来又颇有深意,老子认为上德 之人顺应自然,不追求仁爱之德,他做的一切不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是“无为”,而下德之人则是 有目的的,是“有为”,所以,动机比结果重要,难怪王阳明提出“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本章中 最有感触的是“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当一个人想有作为却没人回应时会用手臂推搡 着强迫他人服从,这个画面感看起来很可笑,但生活中却不乏其人其事,比如“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 你冷”,“你应该-----”“我是为了你好”“你必须这么做”等等,这真的是好心和善意吗?读经典, 慢慢来,允许自己不求甚解的读。
5、徐月丹老师: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自然中一切事物的生长都是无目的、无意识的,但结果又 合乎某种目的;大自然并不有意识去追求什么,但却无形中达到了一切。为人处世,不带任何目的性 的,去功利化,活在当下,与自己,与他人,与事物,建立好的连接,无形中自然也可以达到好的结 果。
第三十八章:老子说的德有两种,上德和下德。上德者居无为之事,不居无为之功,以无心为心, 不以德为德,故其德常在。下德以德自居,违背了无为而无不为的法则,故无德。
6、朱利青老师:第三十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联想自己的两个孩子,上天赋予他们不同的禀性天赋,老大 偏爱音乐,老二偏二篮球,我和家人都支持孩子们做他们自己喜欢的事,因此孩子们各自在喜欢的事情上下功夫且乐在其中。这是我体悟到的无为而无不为。 第三十八章老子开始讲“德”,初读来便觉得云里雾里,再读依然绕口头疼。好吧,那就允许和接纳自己的读不懂理还乱,允许自己慢慢读慢慢顺慢慢悟,这即是当下真实的自己,觉察即可!
7、王春艳老师:感同身受,我就是吃力不讨好的家长,累并痛苦着。
四、正念呼吸引导语
1. 让自己舒服坐着,可以坐在床上、沙发上或者地板上,铺上垫子然后坐上去,以你觉得舒服的姿 势盘上双腿,双膝尽量往下。调整一下坐姿直到坐稳、坐舒服了。背挺直,但不要僵直,放松双肩和 胸部,下颌稍微内收,保持一种舒服的姿势,如果喜欢就微微闭上眼睛。
2. 把注意力放到触觉上,放在你接触垫子时产生的触觉上。花一两分钟来探索这种感受。当你觉得 心理状态已经相当稳定之后,就把注意力从触觉移动到鼻孔处,尽可能地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鼻孔。 此时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觉知呼吸经由你的鼻孔进进出出。吸气时觉知空气进来,呼气时觉知气体 呼出去。这不是训练呼吸,我们不需要以任何方式控制呼吸,也不需要以任何方式调整呼吸。
3. 如果是深呼吸就觉知到是深呼吸,如果是浅呼吸就觉知到是浅呼吸。如果呼吸正常就觉知到呼吸 正常,如果呼吸不正常就觉知到呼吸不正常。如果呼吸时空气正经过左鼻孔或右鼻孔,就觉知到空气 正经过左鼻孔或右鼻孔。如果空气正同时经过两个鼻孔,就觉知到空气正同时经过两个鼻孔。
4. 就是这样,如此而已。你无须干扰自己的呼吸,让它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就可以了。你需要做的 就是觉知呼吸,如实地觉知呼吸,站在第三方客观角度如实地觉知它,不做任何判断地觉知呼吸。
5. 你会发现自己的注意力会不断地离开呼吸,从呼吸转到想法、计划、白日梦或者其它任何事物上。 这很好,这是很正常的,并不代表你犯了错。当你注意到自己的意识不在呼吸上时,就简单了解一下 自己的意识去了哪里,然后将其温柔地放到呼吸上,将注意力放到正在进行的呼吸上来。
6. 无论有多少次你发现自己注意力转移了(这一过程会不断出现),你只须尽你所能,每次简单地了 解一下意识去了哪里,然后温柔地将其重新聚焦在呼吸上。如实觉知呼吸本来的样子,而不是你想要的样子。觉知单纯的呼吸,仅仅是呼吸,除了呼吸之外就没有别的了。你只是去觉知而不参与其中。
7. 这个练习并非要让你变得放松或者平静,也无须你达到什么境界,也没有任何问题需要你解决, 只需要你如实地觉知呼吸,注意力分散了就再温柔地聚焦回呼吸上。
8. 这个练习没有成功与失败之说,也没有做得好与不好之说,无论在你练习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 一切都是正常的,不要去评判,此刻的你只需要感知当下的呼吸就好。
9. 感恩自己的付出,感恩伙伴的陪伴,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感恩天地的滋养,让我们过好每一天, 过好每一秒,珍惜当下就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