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画像的分析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需要,对于信贷产品、用户的精细化运营是未来的主要方向,而开展精细化运营的基础是对用户的理解。
但在做用户客群分析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一切从问题出发,首先要看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或者业务目标是什么?选择的维度要和业务目标高度关联;
2. 维度不一定要很多,达到一定的效度就可以,要保证组间的差异足够显著;
3. 用户分群、分层是手段,是工具,不是目的,对不同人群集合的分析和洞察才是目的。
从本质上看,对非互联网大厂而言,想靠一己之力收集全量用户信息是不可能的,也不能吃透这些互联网平台的广告规则与收费机制。因此对抗外部信息不足的办法,是做好内部管控,在内部对自己家的产品/内容/运营能力做好盘点,从而有充足的准备应对外部挑战。
举个简单的例子:一个有自己品牌,有生产线、有实体店、有销售,有10年以上经营历史的标准的传统企业。问:头腾阿的广告算法是啥?肯定不知道,但是反问:
1、生产线:行业内生产成本是多少?哪些点是节能关键?
2、实体店:什么位置经营好?哪些现场管理是必须的?
3、销售员:什么样特征的销售是Ace,现在有多少人?
4、产品线:爆款产品有什么特点?别人家产品成本推测?
这些能梳理得非常清楚,而且不需要依赖所谓“互联网大数据”,完全靠自己业务经验,业务能力就能做出来。
静态标签的第1个作用:解读对手动作。
前文已经介绍了静态标签的第1个作用:解读对手动作。实际上,静态标签,加上用户点击行为、转化行为等动态标签,能解读出更多含义,产生更多用处:
静态标签的第2个作用:清晰实验方向。
比如很多传统企业在尝试互联网引流,那么肯定得上引流款产品。互联网转化路径分析非常复杂,如果一开始静态业务标签就没有贴好,根本没法分析为啥转化不好。
静态标签的第3个作用:验证实验效果。
比如用引流款引流,结合用户行为,发现引流效果不好。这就可以直接推断出:引流商品不行。至于怎么该,可以参考竞争对手商品标签,推导出潜在的改进措施
静态标签的第4个作用:反推用户行为。
比如一个商品,根据静态标签,理论上消费3个月,但发现一个用户每个月都来购买。这样可以推导出:他的用量是普通人的三倍。那么问题来个:问什么会是普通人三倍呢?基于不同假设,可以推导出不同的实验方向。从而指导业务开展,也能反推出用户真实标签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