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乔纳森》读后感
这本书与其说是在讲海鸥的故事,倒不如说讲的是我们普身每个人的故事。每个人都能从故事中探寻到自己或者身边人的影子。
这本书我昨天首先在微信读书上读了几页,便感觉读的有瘾。但下午要陪着孩子要去游乐园玩,我便用听的方式继续完成。晚上回家后,我觉得下午听的不够尽兴,于是在睡前又把这本书读了一遍。
很少有一本书让我读的这么上瘾,非要一口气读完。但这本书做到了。
读第一章
“大多数海鸥不愿自找麻烦去学更多的飞翔技巧,只满足于简单地飞到岸边觅取食物,然后再飞走。他们并不在乎飞翔,在乎的只是吃。然而,对于这只海鸥来说,飞翔远比吃更重要。”他热爱飞翔胜过一切。然而,他的想法和做法还是让他不受欢迎,甚至父母也不能理解。父母劝他做一只普通海鸥。他的妈妈问他:“难道像大家一样就那么难吗?”他的爸爸告诉他滑翔不能当饭吃,练习飞翔不如去学学如何从渔船上和别的海鸥抢食。
这里我看到了很多普通父母的影子。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来看,乔纳森的父母关注点在孩子最低层次需要(生理需要)的满足上,只想让他成为一个和大家一样的普通人,学学如何填饱肚子这种基本生存需要的满足上。这又何尝不像现在很多父母,让孩子考上好大学,找个好工作,能够自己独立生存。而乔纳森本人追求的是作为一只海鸥能够自由飞翔的价值感。这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满足。
作为父母,是不是要做做一个支持孩子心中梦想的人,鼓励他做自己,助力他成为他想成为的人?尽管有时这样很难。因为一个人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就像乔纳森,在练习高速滑翔速度时所遭遇的一次次失败,甚至自我怀疑。但同时也正是它百折不挠的精神,屡战屡败的经历,让他一步步接近成功。最后创造了海鸥飞翔时速的世界纪录。
读这一章节,我也想到曾经的我心中一直有考研梦,当工作三年的我,打算考研。我的妈妈当时对我说:你都26了,现在你要做的就是考个有编制的工作,找个好对象,准备结婚生孩子。你考研出来30岁了,还是需要再考工作,对于一个女孩子,30岁了还去哪里找对象,30岁的大姑娘可没人要了。
幸运的是,我爸爸是支持我考研的人,还有几个要好的朋友的鼓励,在临近考研还有两个月的时候,我到一个大学附近租了一间屋子,买了教辅书,开始了我的考研之旅。最终我还是以超出A类分数线30多分考研成功。
第二章
乔纳森在第一章遇到同族群和父母的不理解,经历孤独,失败,被流放,他无论在心里还是飞翔技能方面,都已经把自己打磨到一个新境界,到了第二章,遇到同样将飞翔作为自己追求的志同道合之人。
海鸥乔纳森的经历,让我想到我们现在的年级主任刘建军。她在学校这个大熔炉里不断挑战自己,在班主任工作方面独树一帜,脱颖而出,至从参加北京市班主任基本功大赛获得一等奖,他们那些在北京市班主任基本功方面获奖的人便结成了小组,每周进行读书和经验分享活动。
第三章,乔纳森开始收学生,培养徒弟
第四章,乔纳森成为历史和传说
读完这本书,我也掩卷思考,现在的我作为一名老师,除了获得每月的工资满足我和家庭生活的需要,我还有其他想法吗?曾经的我有过乔纳森的影子,为了自己的目标,克服一切困难。但现在我到底想要什么?如果我是乔纳森,我有没有勇气穿越不理解,孤立,流放,而坚持我心中的梦想去做下去呢?
在这个教育行业,总是顾虑重重,深怕自己的行为触犯了行规和惹到了家长。从而做事总是谨小慎微,蹑手蹑脚,随大流,从大众,不出错,无创新。现在的我无论在数学教学还是班主任方面,感觉都不是乔纳森。我感觉我现在有点像那些平凡的鸥群,每天只为争抢得到点满足自己生存需要的物资罢了。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