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非暴力沟通》听到不中听的话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我们的需要和期待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导致了我们的感受。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有四种选择。

  第一种是认为自己犯了错。例如,有人气愤地说:“我从没见过像你这么自私的人!”这时,我们可能会自责:“哦,我没有考虑别人的感受,真是太自私了!”这会导致我们内疚、惭愧,甚至厌恶自己。

  第二种是指责对方。这时,我们也许会驳斥对方:“你没有权利这么说!我一直都很在乎你的感受。你才自私!”在争吵时,我们一般会感到恼怒。

  第三种是了解我们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有些伤心,因为我们看重信任和接纳。

  第四种是用心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这时,我们也许就会想“他伤心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通过了解我们的需要、愿望、期待以及想法,我们不再指责他人,而承认我们的感受源于自身。

   社会文化并不鼓励我们揭示个人需要。对妇女来说,尤其如此。因为她们的形象常常和无私奉献联系在一起——这是社会对女性的期待。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个人成长一般会经历三个阶段:(1)“情感的奴隶”——我们认为自己有义务使他人快乐;(2)“面目可憎”时期—此时,我们拒绝考虑他人的感受和需要;(3)“生活的主人”一我们意识到,虽然我们对自己的意愿、感受和行动负有完全的责任,但无法为他人负责。与此同时,我们还认识到,我们无法牺牲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也许是不够静下心来看这本书,我感觉有些看不懂,买过的这几本翻译过来的书,读起来感觉怪怪的,但有的观点也可以学习,关键还是要用起来。

版权声明:
作者:玉兰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9333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