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京城·石景山区石刻文物园&田义墓

说明:文章中斜体代表引用(搜来的文字、别人的文字或自己之前的文字)

        简直了,2021年参观的地方,2022年都没写完,现在2023年最后一个月就剩最后一周了(这句话改了又改,一开始写的时候还差一个月,继续写的时候最后一个月还差1/3),赶紧先把前年拉的饥荒补上,除了这篇还有一篇,感觉像是完不成的任务了。

模式口四古迹第一站去的是冰川遗迹陈列馆,第二站是法海寺和它东西的永济寺、龙泉寺,第三站是石景山区石刻文物园及田义墓(上图C)。

        看完法海寺和周围的永济寺、龙泉寺又跑回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去取车,然后开到模式口大街中段的一处停车场,直到离开模式口大街前一直都停在这里。

这个门儿的位置挺有意思,要上个小坡儿,我一开始以为是模式口大街太窄,只能用回缩+倾斜的方式给门口让出一定空间,后来看到了网上更早期的照片发现其实是因为模式口地区是山区,文物园这个门的位置比模式口大街高,原来是一条很窄的小斜坡儿上去,现在是吧斜坡儿给加大跟模式口大街连起来了。
(网络图片)今年8月石景山区石刻文物园正式升级为“石景山区石刻博物馆”, 9月27日进行了揭牌仪式,文保碑右侧原来空着的那块影壁墙挂上了黑底金字儿的牌子。
石景山区石刻文物园、田义墓介绍。
还有个田义墓的单独介绍
市级文保碑

        我本来是想要纸质票的,但纸质票必须要付现金,我只有百元大钞售票处找不开,最后还是电子支付的,没能拿到纸质票。后来想想挺奇怪的,凭什么电子支付就不给纸质票呢,其他地方都是可以的啊,不开心。

        话说这个地儿吧,我挺早以前就知道、挺早以前就惦记着要来,但因为远(我以前住大东头儿)就一直没有成行。我为啥那么早就知道呢,因为那会儿这地儿叫“北京宦官文化陈列馆”,也是国内第一座以宦官历史为题材的专题陈列馆,我曾经看到过介绍,感觉是个挺特别的展馆,所以就加入了想去的list,结果到了儿还是没赶上。

介绍文字我贴个图吧,怕有些文字可能又敏感了。

        2007年的时候陈列馆进行过一次升级改造,历时两年多后大概于2009年6月底重新开馆,展出面积扩大了4倍,还多了一座一座移过来的太监墓(后面会看到),我查了一下,应该是直到2020年都还是宦官文化陈列馆,2021年开始就变石刻文物园了,原来三个展区中的“宦官文化陈列室”也随之变成了“石刻文物陈列室”。就……感觉挺遗憾的,明明依托田义墓搞了一个挺有特色的展馆,存在了那么多年,结果又给搞没了,真的挺不理解,我们就不能有点儿特别的展览馆、博物馆吗?给老百姓介绍一些这方面的历史和知识有什么不好和不行吗?明明是个罕见的题材,挺好的呀。说不理解其实也能“理解”,现在的文化领域真的没有之前开放和自由,知道为什么,但这是双刃剑。

进入园区后右手边(西侧)就是展室,展览的内容分为四部分,序和一、二、三。
序的前言
复制的墓门
金朝石虎:周身圆润,细部刻画与明清时的石雕不同,简洁而概括,主要突出型与势的结合,形象憨态可掬,体现了辽金时期雕刻艺术的特点。
干尸

        2006年出土于玉泉路高能所,利用人体骨骼学知识做鉴定分析,干尸主人为男性,身高1.73米,左脚上长有6个脚趾。伴随着干尸出土的其他文物包括康熙通宝钱币、朝珠饰物等,综上可判定其为清初人士。随葬品主要以纺织品文物为主,衣裹共有7层,随葬11件,共计出土纺织品24件/套。

        男尸身上这7层衣服里,包含有麒麟补子的一品武官服,有四爪蟒袍,更惊人的还出现了五爪金龙袍。经鉴定,这些袍服还不是民间戏服或者仿制品,都是货真价实的正品。在干尸棺椁上写着:“皇清诰授中宪大夫㤕吾黄公之灵柩”。但是翻遍史料,却没能找到这位四品官员"黄㤕吾"有关资料的只言片语,他就像凭空出现一样,给人们留下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明朝石花窗;→辽朝核元朝的坐狮。
序的结束
第一部分:京西福地——皇亲贵胄墓葬石刻。石景山区自古以来就是风水宝地,汉代王侯、西晋贵妇、盛唐名宦、辽金世族、元代忠臣、明清皇族显贵,皆在石景山一带构筑佳城,留下了数不胜数的珍贵石刻。石景山区石刻文物园现存有明广宁伯刘荣、永宁长公主、广德公主与驸马樊凯、泾简王、岐惠王及王妃、宁安大长公主、庄妃等皇亲贵胄的墓葬石刻。
第二部分:栖禅幽境——高僧大德墓塔石刻。石景山区内寺庙林立,著名的有八大处、法海寺、承恩寺、慈善寺等。石景山的山水佳处,精蓝寺宇,远近相望,梵呗钟声,洗却尘俗。许多高僧大德在此演法修行,焚香祝祷,普度众生。高僧们圆寂后,留下的墓塔石幢,依旧护佑众生远离三塗烦恼,同证菩提。
←明朝火焰宝珠;→清朝普同塔。
第三部分是国之重臣——于公成龙家族墓葬时刻,只有一块展板没啥实物。展室外的房檐下堆着这些石头贡品,左边两个可能是南瓜,左三是石榴,右边三个都是桃子。
展室的北侧为田野石刻展区,入口处是一座三间四柱式的石牌坊,四根表柱下各有一对夹杆抱鼓石,抱鼓石鼓芯雕刻有转角莲,鼓身为精美的缠枝莲浮雕。中间坊额上有火焰宝珠,两侧表柱顶端装饰有石狮子。这个石牌坊来自殷同墓,原址位于石景山区杏石口甲1号内,建于民国,为民国时期伪华北行政委员会委员长兼建设总署督办殷同墓葬。
鼓芯的转角莲
鼓身的缠枝莲
穿过石牌坊进入“田野石刻展区”,北侧廊子里墙上“镶嵌”了很多墓志铭。
不同朝代的石马、石翁仲、石虎、石香炉、石卧羊、石坐狮、石窗等等。
清朝枣树上的树瘤子
走过枣树拍个远景,这又是另一棵树了。
很喜欢这尊靠在墙边的观音,看到她就觉得很安静。
站在廊子里由东向西拍
偶遇一只壁虎
这对华表也是从殷同墓移过来的
石碑方趺,就是碑座儿。“王八驼碑”的那个王八叫“龟趺”。
清朝的门墩儿、明朝的抱鼓石

        参观完“田野石刻展区”要开始参观当天的重头戏——田义墓了。

        田义墓建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现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墓主田义生于1534年,卒于1605年,陕西华阴县人,9 岁入宫,当过内官监太监、南京守备、司礼监掌印太监等要职。田义在宫中63年,历事嘉靖、隆庆、万历三朝,虽备受宠信,却不仗势为非作歹,人品、口碑不错。更可贵的是,田义富有正义感,对于皇帝的矿税制度敢于据理力争,留下了死谏的美名。此外,他还拯救了一些被无辜关押者。万历三十三年,72岁的田义因病去世。万历皇帝十分伤心,特为他辍朝三日,赐祭三坛,赏了不少白金宝钞和随葬品,赐葬于这座墓园里,御赐修建享堂碑亭等。

        此后,陆续有十几位太监仰慕田义的人品和威望,追随他葬在此地。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个规模较大、内容丰富的太监墓群,成为国内保存最完整、占地面积最大、规制最高、石刻最精美的明清太监墓葬群。

田义墓的第一道门——神道门,为一座砖石小门楼,硬山卷棚顶,门框、门槛、门枕、门楣及门簪皆为青石制成。门垛下半部为石制须弥座,束腰上雕如意连纹,精细流畅。门两侧砌有砖石素心影壁。
四个八角形门簪簪心上刻成莲花的四种不同造型,分别为“莲苞欲放”、“莲蕊初绽”、“绿荷怒放”、“子实成熟”,寓意“冬蕴、春长、夏绽、秋结”,同时象征人生的不同阶段及因果境遇。门额刻“司礼监掌印太监田公神道”。
穿过神道门后就是神道,很短,有一对华表和一对翁仲、华表通高7米余,为八棱柱,直径85厘米,下雕江涯,上刻祥云。柱顶承露盘上蹲坐两只神兽面朝南方,昂首挺胸、神采飞扬。华表底部的须弥座雕有雄狮、麒麟、獬豸、貔貅、天禄、辟邪、海马、宝象、神驼、玉兔等十余种不同的神兽以及狮舞绣球、双龙戏珠等图案,雕刻丰富而华美。
文东武西,左边的(西)是武官,右边的(东)是文官。
田义墓的这一对翁仲可是不简单,高3米,而且是一品官员的服饰,按照规制来说是越制了的,当然他在世时享受二品大员的待遇也是越制的(明制太监最高四品,田义是个特例)。

        田义墓神道上的翁仲,一文一武,文东武西,面对而立,身高约3米。文官头戴七梁冠,身穿朝服,手捧笏板面容谦恭。在朝服的垂带上雕有一对仙鹤,这对仙鹤采用的是白描式的线刻,线条流畅,雕刻精美,非一般工匠所为。鹤,在明清官员服饰上是文官一品的标识,因此鹤又被称作一品鸟。武将头戴金盔,身着铠甲,手杵钢鞭,虎目圆睁,虬髯戟张,神态威严。从武将细微处的雕琢上,显示出田义墓翁仲不计工本的繁工缛作和匠人们超凡的技艺;甲胄上的甲页、鞭柄上的宝石、战靴上的神兽每一处都雕凿得非常仔细,就连战靴上的穿带绳结都做了细细地雕琢。在武将身后的护腰大带上刻有一组“胡人驯狮图”。驯狮在这里表示武将的勇敢无畏,同时也是一品武官的饰品。

        封建社会的等级制度是非常严格的,墓园石像生的置放有明确规制,以明清为例:二品官员以上墓地可置石人、石马、石羊、石望柱各两件,三品官员石虎、石马、石羊、石望柱各两件,四品官员石虎、石马、望柱各两件,五品官员石马、石羊、望柱各两件,六品官员以下不得置。由此看来田义墓确已越制了,田义墓不但越制立了石人,而且所立的石人在北京地区除明十三陵外,很难见到如此大的石人。虽然田义墓的石人比明十三陵石人略小,但比其雕凿得更为精细。

神道的尽头是田义墓的第二道门——棂星门,这个太监墓确实是越走越精彩。

        棂星门为两柱一间,柱顶蹲石狮一对,额枋中为石刻圆雕火焰宝珠,门宽7.7米,高5.7米,整体由汉白玉雕凿而成。在棂星门的门枋额上雕刻着“钦差总督礼仪房司礼监掌印太监田公之茔”十八个大字。下方门簪的簪心处雕有四朵不同形态的莲花。两侧的照壁是以狮子为主题的浮雕,前面两幅为雄狮图,左边大狮子带一只小狮子,取其谐音为太师少师,太师少师是古代辅佐皇帝的高官;右边雕有一只雄狮,在它的周边,雕有岁寒三友松竹梅,还有灵芝、车前子、牵牛花等,体现出大自然的美好与和谐。门后两幅雕的是双鹿图,取其谐音为福(蝙蝠)、禄(鹿)、寿(松)图。

阳面(南)东侧的雄狮图,
阴面(北)东侧的双鹿图。北京刮西北风,所以北侧的风化程度明显更重一些。
穿过棂星门就来到碑亭跟前
棂星门是有两扇石门的,但目前仅存西侧的一扇,现在横卧在碑亭前面。
享堂区介绍板
中碑亭

        中亭位于中轴线上,呈八角形,青石包边磨砖对缝,顶为圆形攒尖顶,二层檐为八角形,式样奇特,做工考究。亭内立明万历十一年(1583)敕谕碑一座,阴刻楷书体碑文。此碑是万历皇帝“敕谕南京司礼监太监田义为南京副守备”的圣旨全文,通高4.7米,宽1.26米。螭首方趺座,螭,传说中的一种无角的龙,又叫蛟龙,性好文采,多刻在碑首。趺,碑座也。趺有龟趺、方趺之分,明初洪武三年(1370)定:五品以上用碑,龟趺螭首。六品以下用碣,洪武五年,进行修改,四品以上用碑龟趺螭首,四品以下用方趺,六品以下用碣,方趺圆首。碑首、碑身、趺坐的大小都有明确的尺寸,按功臣殁后封王者递减。功臣殁后封王者,碑首高三尺二寸,碑高九尺,宽三尺三寸。田义官级四品,虽说使了方趺,但碑首、碑身都采用最高级别所用的尺寸,因此承载大碑的方趺做得很大,这座方趺雕工细致精美,是最能体现田义墓石刻技艺精妙的代表,趺坐的正面和背面各雕有三条龙,一条正面坐龙两条侧面坐龙。刀工遒劲,肃穆庄严。趺坐两侧各雕一幅狮、虎图,这两幅石刻比较写实,鬃毛利爪、山泉野花刻画得都非常仔细,更难得的是,工匠们不但把狮的懒散、虎的灵动,通过背景表现出来,画面上雕了些昆虫,这使画面更加生动活泼充满情趣。整座方趺精致完美,充分显示出明代工匠们高超的石刻技艺。

东碑亭
西碑亭

        东西两座碑亭为造型一致的方形碑亭,顶为仿砖木结构的重檐歇山顶。方亭南北向为拱券门,东西向嵌有石质假窗。东亭内立《乾清宫近侍司礼监掌印兼掌酒醋面局印总督礼仪房司礼监太监渭川田公墓表碑铭》,碑通高4米,宽1.06米,厚0.42米,碑首高1米,由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沈鲤篆额。碑阳为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中极殿大学士沈一贯为田义撰写的墓志碑文,此文与田义墓出土的田义墓志相同,是沈一贯撰写的同一篇墓志。西亭内立《敕内官监太监田义》圣旨碑,通高4.1米,碑首高1米,尺寸与东亭碑一致。碑阳为万历十年(1582)八月敕谕内官监太监田义押送秦府永寿王府辅国中尉怀墉至凤阳的圣旨全文。

        三座碑亭虽不算高大,但设计独特做工精巧,三座亭没有一梁一柱,没用一木一钉,用砖石巧妙地结合砌垒出殿宇亭阁的效果,外边飞檐、宝顶、梁枋、垂兽一样不少,与其他建筑几乎没有什么区别,亭内砖石巧用丝缝咬合浑然一体。顶部全部为青砖券砌穹窿顶,顶端是汉白玉雕成的圆形高浮雕龙纹压顶石。中亭为蛟龙探海,东西两亭为双龙戏珠。由于亭内采用穹窿造型,省掉了梁、枋、檩、柱,这样做既降低工程成本,加大了有效的使用空间,又坚固耐朽,减少了太监因无后人,疏于打理造成的荒败之虞。这三座碑亭是明代建筑工艺技术的典型代表,是我国太监墓地保存下来的极为罕见的整体建筑,也是田义墓地上最完整的砖石建筑。

绕过碑亭之后是田义墓的享堂——显德祠遗址

        田义享堂建在田义墓区的中央,是一座非常独特而又十分壮观的建筑。只可惜这座享堂在民国时期被当地富户薛厚田(人称薛五)看上了享殿内的木料,便带人将其拆毁。现只剩下享殿的台基和三扇石窗及大量的大块建筑石料。经测量考证享殿面宽14米,进深9.4米,建筑主体大量使用石料。一般的古建石料只用作台基部分和腰线、挑檐,而田义墓享堂的外墙大部分都是石料构成,砖只用作添心部分。

        享殿的石窗是用青石雕刻而成,通透的十字花瓣组成规则的镂空金钱纹,石窗的四周有凸起耳榫,用来固定石窗。从台基四角的包角石和残存石料材质上看,田义墓享堂和碑亭在建筑风格及用材上有许多共同之处。这进一步验证了,东碑亭田义墓志碑文中“创树享堂碑亭”的内容。田义享堂称为“显德”,原门额刻有“敕赐显德祠”五个字,这也明确了这座独特建筑的性质。据说享堂内原供奉一尊楠木的田义雕像,但无考证,现仅存三座谕祭碑,和慈祥庵皇恩准给碑。

        三座谕祭碑分别为:万历三十三年岁次乙已九月壬申朔十五日丙戌,遣御马监太监杨致中谕祭司礼监章印太监田义碑。万历三十三年岁次乙已九月壬申朔十九日庚寅,遣御马监太监赵刚谕祭司礼监章印太监田义碑。遣御马监太监王钦谕祭司礼监章印太监田义碑。谕祭是皇帝遣使吊唁,是规格很高丧葬礼仪,明初设遣使临吊仪太常司,专负责奉旨遣吊。奉旨遣吊的同时丧主还会按品级享受皇上的赙赠及致奠。一个太监死后能得到皇上遣使三吊也算是耀祖光宗了。

显德祠遗址之后是田义墓的第三道门——寿域门,门楣那个框里写的是“古华阴渭川田公寿域”。
穿过寿域门就来到真正的墓葬区了,也是整个田义墓最后的部分。
寿域区介绍板
正中间的是田义墓,周围“散落”着其他人。
好大个儿的石香炉,香炉是“五供”之一,左右两侧还应该各有一对烛台和花瓶,不知道去哪儿了。石香炉后面是石供案。
香炉的顶部,内容肯定都是有讲究的,只是咱不懂。
石供案后面是墓碑,石碑通高4.1米,碑座方趺,碑身高2.24米,宽、厚皆为0.8米,呈正方形,重约10吨,体量之大在北京地区为不多见。碑额镌有篆书“明皇”二字,碑身刻“司礼监掌印太监兼掌酒醋面局印渭川讳义田公之墓”,碑身刻“司礼监掌印太监兼酒醋面局印渭川讳义田公之墓”,全碑上下周围雕有盘龙,游龙达42条之多,碑座两侧雕麒麟。
田义墓的地宫是开放的,台阶的顶部是个带滑轨的不锈钢盖儿,可能因为密封不是很严也可能是因为有地下水渗出来,反正我下去的时候底下的地湿漉漉的。一路下到底都是黑洞洞的,照片是打开闪光灯拍的,看到像是有设置灯和开关,但用不了,可能有水怕短路吧。民国时期墓被盗过,所以里面也没啥了。
这两组石五供位于田义墓的西侧马荣墓和无名墓前面,任何一个地方都精致的很,香炉上还有小“小房子”。
田义墓东侧的王奉墓和慈有方墓
田义墓东侧王奉墓宝顶裙板石雕。人物雕刻的栩栩如生,只可惜我时间不太够,没能细细观赏及拍照。
火红的爬墙虎好似一幅画
2006年由北京射击场出土的明代宦官墓室,后迁至于此。同样也是黑漆漆、湿漉漉的。
往回走啦,这是在碑亭的北面向南拍,那棵树很有感觉。
这个门其实是展室区域的正门,应该也是慈祥庵的正门吧,常年不开。
(网络图片)网上找到张图,画的还挺棒的。

游走京城·法海寺(含永济寺、龙泉寺)

走进博物馆·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

在古道斯存(模式口历史文化民俗陈列馆)喝咖啡逗猫

升级中的模式口大街

版权声明:
作者:siwei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93594.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