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华秋色图
看过了赵孟頫的鞍马人物画,今天欣赏一幅他的山水画。
与前几幅以工笔为主的绘画不同,这幅画以文人写意为主。
赵孟頫曾在济南为官,任满后称病回到家乡吴兴,与友人周密相聚谈天,聊到了济南的风光,称赞那里的景色十分秀美。
周密也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虽出生在吴兴,祖籍却是济南的。
当年,周密的曾祖父为避战乱,在北宋末年就举家南迁。
周密从未到过济南,不过在长辈不断的叙述中,他也始终怀有对故乡深深的怀念与向往。
赵孟頫感念好友的心意,将记忆中的两座名山绘制成画,送给了周密。
这幅承载着友情、乡情的画作便因此诞生了,并穿过几百年的岁月保存至今。
“鹊”指的是鹊山。传说一代名医扁鹊埋葬在此,故得名鹊山。
“华”指华不注山,即“花柎注”,“喻此山孤秀,如华柎之注于水者然。”意思是:这座山像一朵含苞待放的花朵浮在水面上。
《鹊华秋色图》是一幅融水墨和设色于一体的绘画作品,它描绘了济南鹊山和华不注山一带的秋日风光。
画面上一眼可见的,一圆一尖两座山峰,各具风姿。
近处丘陵洲渚,水面平阔,间有房舍渔人,画面明朗清新。
我们看近处的风光。
树木被分成大小、品种不同的组合,略近的清晰,远处的可见朦胧的轮廓。
从右向左看这些树木,就会发现它们形成了一条优美的曲线,在山前河水和坡岸上左摇右摆,错落有致。
画面最右侧,山前的树木可以分为三组。
前面的一组有三棵树,中间一棵叶子细长而低垂,大概是经历了风霜之后,还在枝头做最后的怅然怀想;左右两棵则基本上叶子脱落净尽。
画家将这三棵树的树干以浅淡简略的笔法勾勒出来,两侧树木的细枝加以浓墨。浓淡对比,姿态妖娆。
再看右后方的两棵树,一棵细枝向上伸展,一棵则向下低头。一仰一俯,十分有趣。
后面一排小松树距离较远,可见轮廓,仿佛被笼罩在一层薄雾之中。
这些树木生长在坡岸之上,以一条条与河水连接的细长渚岸,让画面有了空间距离感。
右侧的水上,两只渔舟正忙碌着。
松林的后面便是华不注山了,三角形的造型挺拔峭立。
中间一处似断似连,应为山谷或者凹陷。我猜想,古人大概就是把它们想象成两瓣欲开而未开的花瓣了。
这座山的表面,画家用墨笔画出叶脉一样的墨线,表示山体的裂纹或者长期雨水冲刷的痕迹。这种皴法被称为荷叶皴,意思是像荷叶的叶脉一般。
山体被画家反复染成了青色,清秀精致。
山体的后面,则是一片平旷。
再向左看,一组树林以斜线布局的方式被拉到观者的面前。
树木疏密相间,左右曲折。
叶子的形状和颜色上也都变化丰富,阔叶的,细叶的,深的,浅的……尤其是红色的枫叶,更是给秋景增添了温暖舒适。
树木之间生长着一种圆叶子的杂草。
画家将此处的坡岸也做了相对细致的描写,起伏很明显,表明这是离观者较近的一处,是画家重点表现的平地风景。
右边的水上,也有渔人撑舟其间。
在看左边,
一个个农舍掩映在树林间,最近处的水边有渔夫正在收起罾网。
而岸上,红色屋顶的房舍里,一个身着红裙的女子,在倚门相望,场面很温馨。
往后看,一群金黄色山羊立在空地上。我从未见过这种颜色的羊,看起来好温暖。
山羊右侧,房舍前正在晒网。向屋内看去,一人正在室内不知忙些什么。
有人的地方就有人间烟火气。
向后看,两所屋舍比邻,被树木环绕着。
这些屋舍树木的背景,便是圆滚滚如大面包的鹊山了。
鹊山的圆润与华不注山的尖锐形成了对比。
再看鹊山的结构线条,也与前面的华不注山不同,是一根一根弧度向下的。
这在中国画中被称为披麻皴。
两座名山的深青色在画面上十分突出,秀美中又各具特色。
《鹊华秋色图》是纸本水墨设色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