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事】有腔调的《罗曼蒂克消亡史》

《罗曼蒂克消亡史》大概是我今年看的最后一部电影了。2016年的老片子,我却在今年圣诞节前夜在萧山国际机场附近的全季酒店房间才看的。

全季的电视是一进房间就自动打开。电影库里看了看,被章子怡吸引,于是选了《罗曼蒂克消亡史》。想来国际章的电影总是不会错的。

之前从没看过,竟也没听说过。毕竟每年会上映出品那么多的电影,用一个朋友的话来说就是就像出版的书一样一辈子每天看都看不完的。

但是书出版是全部都要让你看的吗?不是呀,所以电影的道理也一样。毕竟电影对于普通人来说就是消遣。比如在某个深夜的酒店房间,处理完一切事情,很适合选一场来看。

刚好被选中的《罗曼蒂克消亡史》是个精华。我很遗憾为什么没有早一点看到它。但做一件事情最好的时间就是现在,我看这部电影的时间所以是刚刚好。

“电影我没看懂。导演没准备让大家看懂。这是一部艺术片,是拍给下个世纪的人看的。”说真的,我也没有看懂。直到后来各种搜索拼接才了解了个大概。

民国影视早已满天乱飞,《罗曼蒂克消亡史》是个尤其特别的存在。这是其中最有腔调和品位的作品,没有之一。

全片没有废镜头,一帧都没有。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也是我看完电影后的第一感觉。

电影独特结构、剪辑、摄影、布景、音乐、人物结合在一起,开创了独有的美学体系,非常的中国。

无论那是否是真实历史上的民国,但绝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了一种旧时代的风雅和残酷。

这份功劳,大多要归于集导演和编剧于一身的程耳。我也是后来才知道他竟然是湖北荆州人。

他的作品并不多,但每一部都要包揽编剧和导演,这一点和诺兰有些像。他的上一部作品《边境风云》,把一个缉毒电影拍出了鲜明的符号特色,引起了不大不小的注意。

程耳是一个极富作者特色的导演,类似于张艺谋的色彩和团体操,昆汀的痞气。今后看一个电影片段,很可能就能猜出导演是他。

电影不好懂还体现在叙事时间线上。它不是以时间顺序叙事,也不是简单的倒叙和插叙,而是完全打乱。

见证一个时代的衰落,如果按顺序叙事,观众会感受到惋惜,但不能突出其前后的鲜明的对比。

这部电影在时间上的剪辑,就是以此为准则的,将旧上海的黄金时代与破败结局反复剪在一起对比,全力突出了“wasted”的观感。

在空间上,不同人物间反复切换,为的是表明这部电影不是在说某个人,而是在说一群人,以及这一群人所代表的那个时代。这样的在国产片中罕见的结构,是一种自信,也是一种腔调。

葛优是个背着沉重喜剧包袱的演员,他演喜剧无疑是信手拈来,但要演正剧,首先得把自己给人的一贯印象给压下去,然后才能发挥。

这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电影本身和导演的配合,《夜宴》里他的角色就是个杯具例子。好在《罗曼蒂克消亡史》给了他一个好机会,他很好的把握住了。

这部电影大牌很多,看得出来程耳的资源很好。就连钟汉良、韩庚、霍思燕等都是甘愿做配的。而出现的镜头呢也就不到一分钟。

电影看完,情绪很重。每一个人的梦想、心愿甚至生命,都无法对抗大时代的车轮。革命的浪潮此起彼伏、战争的阴云须臾而至、政局的变革风起云涌。

是黑帮老大?是电影明星?是交际皇后?是杀手间谍?还是一个普通的马仔?面对死亡全无分别,全无反抗之力。

没有规矩、没有秩序、没有体面、没有爱和美,生命的主旋律单调得只剩下活着,日复一日,直至消亡。

我们看到一个摇曳生姿却也摇摇欲坠的上海,在面对战争、革命、时代那无可挽回的碾压时,所做的最后的挣扎,以及最终失败的震撼人心的美。那就是罗曼蒂克的消亡。

“罗曼蒂克”已消亡,时间又如何不是浪费的呢?反正无论怎样走一遭,都是失望,都是遗憾,都是无意义。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9436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