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一生

      半夜醒了两次,再次醒来,已是六点四十,迷糊了一会儿,看看手表上温度,6度,很好,可以毫无顾虑的出门跑步了。今早的心率控的不好,开始时候很低,后来一下子上来就没压下来,跑完全程平均心率132,能接受的程度,但是不理想。这心脏呀,实在精密,一不小心心率都会高上去,也可能是上年纪了,这个精密仪器磨损过度了,接受吧,不管他是什么状态,好好爱护他。今天抄写苏轼的平生经历,当笔记保留,以便以后学习。

      纵观苏轼的一生,可以用十个字概括:“不在贬官,就在贬官路上”。他是北宋最有名的吃货,代表了文学圈的顶流,还是水利专家、书画大家。

      公元1037年1月8日,苏轼出生在四川眉山的一个士族家庭,自幼聪明好学,少年时期就展现了卓越的文学才华。父亲是苏洵,弟弟是苏澈。

      公元1054年苏轼娶王弗为妻,时年苏轼十九岁,王弗十六岁。

      公元1057年,二十一岁的苏轼参加殿试中乙科,次进士及第。

      公元1061年参加制科考试,授大理评试、件书凤翔府判官。正当他大展宏图之际,同年四月母亲程夫人去世,苏轼回家守孝丁忧二十七个月。

        公元1065年五月年仅27岁的王弗去世,第二年四月,父亲苏洵病逝,苏轼扶柩还乡,守孝三年。

      公元1068年十月苏轼迎娶比他小11岁的王润之为妻。第二年春,34岁的苏轼返回汴京,正好遇上“王安石变法”,36岁苏轼批评王安石变法带来的弊端,被贬为杭州通判,相当于杭州副市长,他开始填词,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那是西湖只是个臭水沟,苏轼带着20万人修苏堤,才有了今天的五星景区西湖。

      公元1074年舞姬王朝云入住苏家,成了苏轼的侍妾。时年秋,苏轼的杭州通判任满,39岁的他随即被贬到密州任知州,期间治蝗灾,救旱灾,他政绩卓著。为了悼念亡妻王弗写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为了抒发胸襟写下“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等名句。

      公元1077年苏轼调往徐州,正好遇到

黄河决堤,水危徐州,一旦城破,后果不堪设想。苏轼始终坚持在一线,泥里来雨里去,衣不解带,组织抗洪抢险,经过70多天艰苦奋战,大水终于褪去,徐州得以保全。

      公元1079年,44岁的苏轼认湖州知州,遭乌台诗案,下狱103天,被贬谪黄州任团练副使,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和“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等诗句。

      公元1081年苏轼46岁,在黄州开垦东坡,自给自足,自号东坡居士,自此便有了苏东坡。

      公元1082年,这一年苏东坡著作颇丰,词有《莫听穿林打叶声》,书法有天下第三行书寒史贴。在黄州被贬的四年多时间里,苏轼虽然是被看押的犯官,也依然尽力为百姓做实事。在黄州,他成立了救儿会,是世界上最早的孤儿院。还有一件最让苏轼开心的事,猪肉好吃还特别便宜,贵者不肯食,贫者不解煮,他写猪肉颂,分享自己的真香教程,带火了东坡肉,成了妥妥的美食。

      公元1091年2月他被召回朝,五月抵京,八月又因为与人政见不合,出任颍州知州,写下“误此长叹我生如飞蓬”。

      公元1092年二月任扬州知州,写下“试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九月被召回朝,进读是端明殿学士、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这是苏轼一生官位最高的时候,但他已经见证了朝廷的纷争,一心只想归老,朝廷不准,他又多次请求外放。

      公元1093年8月妻子王润之病逝,终年46岁。九月出任定州知州,同月,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新党再度执政。

      公元1094年,苏轼59岁被贬至惠州,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到惠州后,他的生活条件艰苦,不过,也挡不住这个吃货寻找美食的脚步,他研发了烤羊脊骨,分享自己的苏轼秘方,写信跟弟弟说就像是吃海鲜。

      公元1096年7月苏轼的爱妾王朝云病逝,年仅34岁。

      公元1097年4月苏轼62岁被贬海南儋州,写下“心似已灰之木,深入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公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发现海南生蚝非常好吃,写信给儿子说千万别告诉朝廷里那帮人,怕他们跑来跟我抢。四月朝廷大赦天下,苏轼也在其列得以北归。

      公元1101年8月24日,66岁的苏轼死在北归途中的常州。世间再无苏东坡,但是时间到处都有苏东坡的传说,他最后的绝笔诗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未至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苏轼一生共在14个州县担任过职务,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生活阅历极为丰富,仕途坎坷的他始终保持进退自如,宠辱不惊的心态。苏轼在书画上也有很高的成就,他的书法以行书见长,被誉为苏体。他的绘画作品以山水画和墨竹画为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苏轼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在政治上虽然屡遭贬谪,但始终保持着豁达的心态和对生活的热爱。林语堂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他写的词,我们任在读,他修的西湖,我们任在游,他的乐观精神任然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步伐。

版权声明:
作者:ht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94447.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