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白说》(十二)——瞅准一个目标,接下来所有的行动都应该是为了这个目标服务

        前些年经济蓬勃发展,不仅个人,很多公司也是获得了大量的资金,那些人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都觉得遍地是黄金;于是各大公司开启了自己的多元化发展之路。

      拿一些房企来说,有钱了想去造车的、养猪的、搞农业的、卖水的......,总之一句话就是开拓非本专业的市场和领域。可结果怎么样?答案是几乎没有干成的。是这些行业不能干吗?很明显,不是的。

      拿造车来讲,这几年借助新能源腾飞的车企不胜枚举,有传统的、有新兴的。那究竟是什么导致多元化的道路不能成功呢?这涉及到一个经常被拿来激烈讨论的一个问题,多元化发展究竟是不是正确的。

      是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看法,尤其是关乎个人命运和公司命运的大事情。所以事情先回到根本,什么是多元化发展。这个概念被提出来的前提是主业受到了冲击,公司面临业绩的下行压力,并且经过严密逻辑的评估这是行业的一个大趋势;于是研判未来趋势,将主业主业逐渐降低在公司业务中的比例,从而达到公司经营的第二春。

      如果从这个前提的定义来讲,在地产的繁荣期提出多元化发展是不是并非明智的选择呢?第一是不明智,第二是管理层提前预判了地产将要下行。我本人更偏向于第一种看法,因为那些年疯狂的拿地和建设并未体现出所谓的“预判”,更多的应该是钱实在太多,只捡钱地产行业不能满足资本家的贪婪。

      换到个人身上,那就是另外一种疯狂——投资。股票、基金、物业等等,总之理智地进行分析和学习之后再进行财富增值的很少,尤其体现在把钱存起来的。结果就出现了现在的情况,投资失败、物业贬值、贷款繁重。这个结论同样也是大部分公司的真实结局。

      “多元化发展”的智商很高,但是情商很低。遇到了激情,便失去了理智,这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情。

      “方向太多,方法太少。期待太多,报障太少。口号太多,故事太少。宏观太多,细节太少。”白岩松的这几句总结应该算是正中要害的,无论是一家公司还是一个个人,其精力是很有限的,把有限的精力用来深耕应该才是相对比较正确的选择。定好了一个目标,我们首先要做的应该是树立破釜沉舟的心态,坚定自己的意志,这样做出来的事情相信距离成功不会太遥远,然后我们所有的计划、调整、人员、精力、资金都去朝着这个目标努力,成功的距离又会被拉近一大截。

      如果说这是创业之初的方法论,那么这同样也适用于行业下行期的继续深耕或者转型,记住:是转型,而不是多元化发展,此时的深耕需要勇气而且是九死一生;同样的,转型也是需要极大的勇气,这相当于重新创业。不过,此时的深耕若是能做到成功,那便是成为行业巨头的存在,未来几十年甚至更久都会是佼佼者。

      在一个地域,企业的发展,包含个人的发展,是有一个规律可循的。我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万物生长期、生物进化期、霸主期。

      在第一阶段,所有的企业和个人都能享受这片土地的红利,只要是想生长和发展,地表就能提供需要的全部营养,谁都可以长得枝叶繁茂;我们的财富取决于自己的雄心壮志和胆量。还是拿地产举例,高峰期的地产涉及的公司不计其数,甚至主营医药、餐饮等八竿子打不着的企业都有自己的地产板块。

      在第二阶段,同一行业的企业或者个人发生激烈的竞争关系,不论我们是否愿意,都不得不参与其中。此时地球表层的土壤所蕴含的营养已经被消耗殆尽,大家需要深耕到地表之下,这就需要极大的专业性和开创性,但是绝大多数主体才是并未适应“钱难赚了”这个现实,妄图进军其他暴力行业,但隔行如隔山,此时的资本撬动已非主流或者称为无能为力。一大批公司抛弃人才转而引入其他行业的人才,一大部分个人放弃自己的优势转而从事其他行业,但这只是转换了赛场而已,敌人是未知且繁多的。这个阶段,无论哪条路都是血雨腥风的存在。

      第三阶段,在自己深耕的领域披荆斩棘,杀出一条血路,站在了食物链的顶端。无论是继续在本行业的主体还是换了赛道的勇士,都已经是经历了一场考验,他们会明白深耕的含义和价值。望着多元化发展的企业,他们也许会说:“执著和决断是杀出重围的最佳方案,遇事儿千万别犹豫,那是浪费宝贵的战绩。”转脸又对死在深耕或者转换赛道的朋友讲:“你一定可以找到自己的方向,我可以投资你。”

      祝愿大家找到自己的目标,奋勇突出重围,站上顶峰。

版权声明:
作者:主机优惠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9505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