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的发火

晚上听一个线上直播的讲座,内容是自己比较感兴趣的。听的过程中,我还用电脑做一下笔记。听到关键的地方,女儿拿着作业过来问我,问某个单词怎么读。我让她稍等一下,因为正说到关键的地方。没想到女儿立刻开始加高音量,使劲摇着我的胳膊,让我必须立刻告诉她。这一下我就听不清楚了,而这个直播也没有回放,错过了就听不到了。我赶忙严肃跟她说再等等,我能感受到自己内心的焦急和烦躁已然升起。可能看到我的表情也不对劲儿了,女儿停止吵闹,看着我继续听讲座,其实现在也想不起来继续听到啥关键内容了。但是我开始反思自己当时为什么会有情绪反应,自己该不该有这种情绪的反应呢?

《中庸》里有一句话叫做“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意思是喜怒哀乐未发的状态是中,发出来而恰到好处就是和。“中和”是中庸之道所追求的,也是最难做到的极致状态。所以有喜怒哀乐的情绪是正常的,但是不能过分,要恰到好处。即使是圣人,也是有脾气的,不是一块没有感情的石头,不是波澜不惊的一潭死水。反而圣人感知力更敏锐,更能体察到这个世界的美好和活力,更能体会到这个世界的不易和艰辛。但为什么圣人的情绪看起来更稳定、更健康呢?只是因为没有个人的私欲在,只是有一个天理在,所以很难被这个世界纷繁的物欲、各种诱惑所侵扰而失去本心、失去中和的状态。

反观自己,为什么女儿的干扰能让我心烦,因为我当时的心不定。我有一个功利的心在,想通过这个讲座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从而能赚到更多的钱;此外下午自己想多看看书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也是因为女儿一直问作业,所以到晚上自己还什么都没好好学呢就让我焦躁起来。说到底,还是那个功利心、得失心在让我发火。

那什么情况可以发火呢?要看自己的发心。自己是为了功利得失而喜怒哀乐,那都是不对的,虽然自己发的火不多,但不对就是不对。如果自己发火是想让女儿明白不该死缠着大人、让她掌握一个打扰大人的度,自己的发心是在教育女儿,那发火一下就是没问题的。或者自己在做一个更重要的事情,比如正在开车,女儿这样捣乱是很危险,这个时候发火也是可以的,不能因为爱女儿而忽略了安全。

当然,不是说发火可以就能大发特发,也是要讲究度的。但如果在正确的方向上发火,其实也不会过度,因为好的发心、你的内心清明,没有被私欲遮蔽的时候,你的心知道什么是合适的度,内心也不会有那种需要尽情发火的需求。

保持觉察自己的情绪,及时发现和克掉私欲,才能正确的发火、正确的去喜、怒、哀、乐。既不能做一个老好人、一辈子不敢吭声,也不能做一个炮筒子,一点就炸,中和才是最终目标。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9514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