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场镇(3)

1932年,陶行知在大场孟家桥创办山海工学团,山海工学团正式诞生后,又创办了晨更工学团、劳工幼儿团等,山海工学团首创"小先生制","即知即传"的普及教育运动,影响遍及全国及东南亚。

工学团既是一个小学校,又是一个小工厂,一个小社会,富有旺盛的生命力,它是动员人民组织起来向大自然进军,教学内容从生活中取材,健康活泼。采用"教学做合一"的办法,村里要做什么,老师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先生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做中教,学生可以教先生;做中学,先生可以变学生。

1946年7月15日,由赵朴初居士等负责创办的"上海少年村"在大场香花桥宝华寺设立。"上海少年村"主要是收容教养流浪儿童。至1954年共累计收养了2113人。

1947年4-9月,由陶行知创办的重庆育材学校分批迁至大场余庆桥赵家花园建校。

1947年7月,上海国立幼稚师范专科学校学生在沈家楼开办了中国最早的农忙托儿所,后在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和上海儿童福利促进会的支持下,改称大场农村托儿所。

从1930年代的山海工学团到"少年村"、农忙托儿所、育材学校,其中,都贯穿着陶行知的精神,大场也成了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最好实践地。

1951年3月,山海实验学校更名为公立行知小学。

1986年10月18日,在纪念陶行知诞辰95周年之际,坐落在大场镇南的"陶行知纪念馆"开馆,这里曾是陶行知先生创办山海工学团的旧址。

1997年12月26日,上海大学新校区工程奠基仪式举行,上海大学落户大场。

以上内容出自《志说大场》。

版权声明:
作者:admi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9553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