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枷锁》26-28章
菲利普一直以为,英国国教教徒才真正有望获得永恒的福祉。不信教义的人都是邪恶、歹毒的人,他们迟早会受到惩罚。
在海沃德和维克斯关于宗教的讨论中,菲利普却对自己的信仰产生了质疑。
维克斯是一个十分乐于助人的人,他会无私帮助患了重感冒的自己,带给自己如母亲般的温暖。他一片赤诚,待人仁厚。但他不信教,这与菲利普印象中的不信教的人就是邪恶的人这一想法产生冲突。维克斯说,每个教的教徒对自己的信仰都是同样虔诚的,菲利普认为自己的信仰是正确的,别人也一样以为。这并不能体现出自己信仰的绝对正确。
他有一个姓宋的中国朋友,这个朋友总是微笑待人,彬彬有礼。他无法想象,这个人会因为不信仰国教而下地狱受罚。而假如不信仰国教不会受罚,那国教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菲利普不得不认可这样一个事实,不信教的人也可以是有德行的,善良的人。
此外,他也慢慢观察到,信仰其他的教派异教徒也并不如他之前所了解的,是伪君子。他们一样虔诚地祈祷,如自己向上帝祈祷一样。
他想,假如自己没有出生在英国,那自己可能也不会信仰国教。这真是一个令人恐惧的想法。
菲利普忽然意识到,自己已经不再信仰上帝了。他信宗教不是因为真的心中信任,而是被外界强加的观念。
成长是一个不断推翻和重组自己世界观的过程。
当菲利普抛弃了自己的信仰,他觉得自己失去了生活的支柱,这让他更加孤独凄凉。但慢慢的,当他熟悉了这种生活后,他感觉自己身上的重担变轻了,那些被周围人强行赋予的禁锢的思想,终于拨云见日。
他为自己失去信仰而沾沾自喜。他觉得这是自己比维克斯和海沃德强的地方,当他们还只有一个模糊的想法时,自己已经勇敢的踏出了这一步。
与之前戏剧与现实的比较相呼应,梦中的理想和自己所处的现实对照比较。
菲利普与海沃德的相处模式有了变化。菲利普和海沃德一周要去看两三场戏,目的倒是值得称赞,为了学习德语,菲利普觉得,这种提高德语水平的方式,比去教堂听布道有趣多了。
这些戏剧让菲利普大开眼界,也让他见识到了新世界,对世界有了新的想法。他甚至认为戏剧就是生活,人性的好坏丑恶在戏剧中都被剥离出来,展现在世人面前。
而演出结束后,在小酒馆,却是一片祥和。
与戏剧中尔虞我诈表里不一的人物形象形成对比,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单纯温馨。
之后的日子,海沃德的说辞和行为、现实,让菲利普无法接受。他去看了特露德小姐居住的环境,那里让他很是反感,他看透了青春的本质,菲利普认为,与海沃德相处是“糟糕的事”。他“认清”海沃德“他就是个空想家”。
一起租住在埃林教授家的塞西莉和中国人宋先生的恋情,被大家当作丑闻。
当教授夫人质问宋先生是不是与塞西莉在一起了,他微笑着矢口否认,相比塞西莉的勇敢表白,宋先生好像没把这当回事,但最后他俩又私奔了,
塞西莉娅和宋先生的相恋,男女相爱很正常,可在他人眼里就成了不成体统,还被迫离开。
对于他们的离开,其实也可以理解为:成年人最大的清醒,就是永远不活在别人的嘴里,好听的话不当真,难听的话也不较真,做好自己,任何人也无法束缚自己。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