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

   近期第三方财富公司HY财富,部分产品出现兑付问题。

   据12月17日公告显示,目前HY财富已成立专项小组,正在积极筹划处置方案,方案预计在本月底出来。

   还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这是继中植后,又一家出现风波的三方财富公司。从行业的角度来说,头部遇上的挫折与困境,同行们大概率也会遭受同样的难题,这不接力赛轮到了第二棒。

   早在传闻逾期时,流传的聊天记录把延期归咎于银行方面以及公司产品付息高峰,导致产品清算到账时间延长。

   但之后又有公告解释,是公司分销的部分产品出现赎回问题,他们只是分销商,产品逾期原则上是客户与管理人之间的纠纷。

   目前真相如何还未知,但资本市场闻风已用脚投票,12月13日,HY股价暴跌超40%,当周跌幅高达61.53%。

   这家财富公司成立于2006年,多年运作下来,累计服务的高净值人群超过14.6万。

   2021年3月于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在招股说明书中自称是业内第三,披露的标签为“国内最大的房地产固定收益产品提供商”,并着重强调产品投资于恒大、融创等大型房企项目。2018-2020年间,其私募产品中房地产项目交易额占比均在70%左右。

   哪曾想招股说明书披露半年后,恒大等地产公司相继出现债务危机,本想抱大腿,结果大腿自身都难保。

   不过当时这家公司并没有立即被地产拖下水,靠着资金池,和某植一样绕道融资续命,勉强又撑了两三年,但现在隐约已有“病变”的迹象。

   对于自发自售、自融自用的三方财富公司,最后可能都会殊途同归。

   财富管理公司本质上作为相对独立的第三方,目的是帮投资人选择产品,进行投资规划,但这些年却越走越歪。

   最开始第一阶段,三方财富公司是靠代销起步,更准确来说是做渠道,左手产品,右手客户,互相牵线配对,本身并不会去碰投资人的钱,赚的是代销费,这种玩法至少不涉及法律风险。

   到第二阶段,随着财富以及客户群的积累,财富公司们陆续拿到金融牌照,开始自己发售产品。比如去玩起了私募,想通过资金运作帮客户保值增值,这时候赚的就是管钱的管理费,相当于去做了资产管理的活,但本身资金监管以及产品披露又没有公募基金、银行、保险等严格,这时候为了销量,很容易出现虚假宣传、违规承诺,接着兜底刚兑,风险不断累积。

   最后第三阶段,当直接接触了投资人的钱后,禁受不住诱惑的,很容易发展成自融。这时公司就成了股东给自己开辟的融资通道,并一步步沦为输血工具。常见的就是拿着投资人的钱去控股上市公司,不断扩大自身商业版图,这时候什么代销费管理费都是浮云,产品直接变成股东的钱袋子,甚至项目底层资产都是虚构的,崩盘只是时间问题。

   在成熟市场,财富管理有个模式是做买方投顾,就是围绕客户需求以及预期收益做投资规划。如果说代销是“卖药的”,资产管理是“生产药的”,那买方投顾就是“开方子的”,这时候赚的既不是代销费,也不是管理费,而是客户咨询服务费,卖的不是产品而是服务,这种各方面的风险都较小,客户越多,公司赚的也越多,两方利益诉求也是一致的。

   但目前国内很多财富管理公司跨界去做了资产管理,本身财富管理定位是独立第三方,倘若自主发行产品甚至自融,何谈客观公正?风险亦随之积累。因此走到第二步、三步的,基本上都是同一个结局。

   就不知,下一个轮到谁?

版权声明:
作者:Zad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9672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