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西域记》的由来
区史志7j 吴建平 很多人都心存疑虑:《大唐西域记》究竟是谁写的?
《大唐西域记》的作者为玄奘,俗姓陈,名祎,洛州缑氏人,隋文帝仁寿二年出生,出家后法名玄奘,世人敬称他为三藏法师,俗称唐僧,或称为唐三藏,是我们现在看的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西游记》里唐僧的原型,只是一个是大唐时期的真玄奘,另一个则是演绎后的假玄奘,但一个共同点就是出家的和尚,法号玄奘。
玄奘13岁时在洛阳净土寺学习佛法,后游历成都、荆州、扬州、苏州、相州、赵州等地,遍访名师,被称为佛门的千里居。随着学业的日益长进,阅历的日益丰富,他下决心去佛教的发源地印度(那时称之为天竺国)取经求法,学习大乘佛经、瑜伽师地论,以满足自己传经布道的需要。
唐太宗贞观元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开始西行。途经秦州、兰州、凉州、瓜州等地,偷渡玉门关,几天几夜滴水不进,艰难地通过了800里大沙漠,取道伊吾(今新疆哈密),于当年年底到达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玄奘沿天山南麓继续西行,经历众多国家后又南行,经大雪山来到嘉璧市国,东行至箭陀罗国进入了天竺国即现在的印度。这一路真是爬山涉水、翻山越岭了,风餐露宿也成必然。想想那玄奘的确不容易,能坚持下来,足以证明了他意志的坚定和作风的顽强。当时印度小国林立,分为东、西、南、北、中五部分。玄奘先到达北印度,在那里巡礼佛教圣地,又跋涉数千里进入恒河流域的中印度。中印度是当时全印度的文化中心,也是玄奘西行求法的目的地。玄奘在那烂陀寺留学五年,向当时印度佛学权威戒贤法师认真学习瑜伽论等佛经著作,又学习了梵文和印度方言。玄奘历经全印度所有佛门圣地后,他的学识受到印度僧俗的极大敬重,更加引起了许多国王的景仰。羯若鞠阇国的戒日王亲自召见了玄奘,并下令在国都曲女城举行盛大的法会。两年后,玄奘回到了阔别已久的长安。唐太宗在洛阳召见了他,敦促他将在西域印度的所见所闻撰写成书。于是,由玄奘口述、其弟子辩机执笔的《大唐西域记》于贞观20年(646年)7月完成了。有一个疑惑就是所有从印度取回的佛经都是在西安的大雁塔里翻译出来的,倒不知晓那《大唐西域记》是在哪里写出来的。
说起那大雁塔还颇有讲究的。大雁塔原名慈恩寺塔,坐落在寺院之内。慈恩寺最早建于隋朝,原来叫做无漏寺。公元484年,唐朝李治太子为了追思他的母亲而扩建。扩建后,唐玄奘由洪福寺迁往慈恩寺,在这里,玄奘用18年的时间翻译了74部从国外带回的经书。我们现在到西安看到的大雁塔是明朝中期在原地上翻建而成的。
《大唐西域记》记载的是玄奘自长安(今西安)出发西行亲身游历西域的所见所闻,其中包括有两百多个国家和城邦,还有许多不同的民族。书中对西域各国、各民族的生活方式、建筑、婚姻、丧葬、宗教信仰、医疗、音乐舞蹈等方面的记载,全面反映了西域的风土人情。这部巨著是研究古代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斯里兰卡等国的历史地理的重要文献。
玄奘此行行程5万里,历时18年,是一次艰难而又伟大的旅行。他所著的《大唐西域记》为研究当时中国周边各国的地理文化、风土人情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具有难得的贡献。
我们从玄奘西行可以去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人的精神力量到底从哪里来?人内心的那点精神之光一旦被点燃,就会闪闪发光。人们通过精神之光能够超越现象的界进入思想界,能够让心灵洞悉一切其相,赋予人们这样一种一往无前、不畏艰险的精神力量。
《大唐西域记》给人太多的启迪。
其一,唐僧西天取经经过了110多个国家,走了5万多公里。这种精神其实在告诉人们一个道理,只要我们坚持一个目标百折不挠,敢于与一切困难作斗争,不忘初心,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其二,这世间有四种人即使不拜佛也能得到护佑。第一种是孝顺父母的人,父母是世间最大的福田,孝顺父母的人种下了世间最大的善因。第二种是懂得感恩的人。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一定是个心胸宽广的人,也是个广结善缘的人。第三种是知足的人。生活中,我们要去掉贪嗔痴,减少欲望,学会知足,这样才能种下福报的种子。第四种是慈悲善良的人。慈悲善良的人往往佛缘最深。
其三,千万不要幻想人品不好的人会变好。狼就是狼的本性,狗就是狗的本性,人的本性也一样是很难改变的。人品不好的人绝对不会因为你的善良而感化,反而认为你傻,好骗,会变本加厉,切记不要心存幻想,而要在发现的瞬间,明智、果断地远离。
其四,坏人不可怕,可怕的是心机深又会演戏的假好人。人前是人,人后是鬼,虚伪的真诚其实要比魔鬼更可怕。
其五,心里清清楚楚,嘴上含含糊糊。把话说出来的人结局一般都很难堪,心知肚明,谁好谁坏一清二楚,非不得已,尽量不要说出来,做到看透而不说透。
其六,凡是罪大恶极但又能逍遥法外的人都有原因或背景。由此及彼,联想到了《西游记》,这部名著中所谓的极乐世界与人间炼狱只有一墙之隔,那么《西游记》中的极乐究竟是谁的极乐?或许这就是它成为名著的原因,因为它对这个世界的揭露无比深刻,这种深刻即便再过千年依旧发人深思。
很多现象也很奇怪的,对一些事如果换另外一个视角去认识和审视其结论与原先的认识虽不尽相同却初颇有道理。就拿与《大唐西域记》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西游记》来说吧。
假如把《西游记》倒过来看,才是最真实的人生。为了弘扬佛法,如来派唐僧师徒四人带上八部天书和小白龙去东土大唐。一路上遇到各种妖怪,打来打去,发现他们背景太深,无论怎么做都不受惩罚。八戒和沙僧觉得太黑暗无奈一个躲进了高老庄,一个钻进了流沙河,只有悟空还在坚持一路护送师傅东西长安。结果天庭对悟空实在忍无可忍,就和如来达成协议,可以保证唐僧平安到达长安,不过得把孙悟空这个刺头给办了。在一番操作之下,白龙重伤坠入山涧,悟空败了,被压在了五指山下,唐僧却抛弃武功,孤身来到长安,四处传教,被封为玉帝,享受荣华富贵,寿终正寝。
就这样过了500年,悟空终于从五指山下逃了出来,满腔怒火把天庭搅了个天翻地覆。天庭被逼无奈,许诺让猪八戒化为人身,封为天蓬元帅,沙和尚封为卷帘大将,只要他们能够除掉武功。最后,因为兄弟相残,心灰意冷的悟空去寻找菩提祖师解惑,他自愿封印了修为,将如意金箍棒扔进东海做定海神针,回到花果山,陪着猴子猴孙过完了平凡的一生,最终在花果山的山顶化作了一块石头。这才是真正的人生。
唐僧本领不大但能领导孙悟空等众徒弟取经成功,这是什么原因呢?取经路上每当遇上任何一个难关时,唐僧都会自我介绍。“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三句话把人生的核心都讲清楚了。很多人活了一辈子仍不知道自己是谁,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庸庸碌碌,一辈子只想着只为着权和钱,只为名利而活着,却没有活出人类的大自在。
仔细研究一下,你明白和悟出一些什么道理了吗?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