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不下去了,终归败给时间?

终于,还是没能写下去。站在新的一年,“新”的感觉似乎越发的淡。而手下的笔,却越发的沉重。竟一度不知道写什么,脑海中浮出了令人毛骨悚然的问题:“坚持了7年的写作,终归是要败给时间?”

打开简书,认真地数了数,去年文章的总数量,总篇数只有40来篇,以一月4篇来算,欠债数8篇。失望的不仅是数量,就连质量也在下降。

写文字的初衷,从一开始就没想过要当作家。只是想着,用一笔一划的文字,记录世界与我之间的一些曾经,觉知当下,研判趋势。回看自己这些年写下的文字,若非真诚记录,就连记忆本身都难以留痕。在社交媒体风行之时,我写下了自我保存的遐想;在战争肆虐全球之时,写下了《88,10000,这些悲伤的数字》;在拥抱技术时, 写下了《网络构建》等等。重读自己的这些稚嫩文字,于己而言,它们安静而不缺乏力量。一笔一划,都是自己的所思所想。难能可贵的是,它们是个人生活、工作、思考等的记录,如风而过,但也同样留下了痕迹。仅此理由,就没有不写下去的理由。通过文字,完成自我剖析、思路梳理、以及同这个世界的和解。

但在这样的时点上,我已然清醒感受到了困境的到来。总想着运用缜密的逻辑思维,写出深刻的文字,却又不愿潜下心来,老老实实地阅读,认真地分析与思考,这无异于痴人说梦。但凡摊开一本经典名著,我们都能看到作者文字背后,庞大的知识体系。以《红楼梦》为例,我们就能看到曹雪芹,无论是诗词歌赋、吟哦唱诵,还是五行八卦、建筑空间布局、花鸟虫鱼等等,无一不通。由此可见,要深入了解一件事,以及其背后复杂、多样的因素。耐心、用心、如一等品质,必不可少。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苏轼的《赤壁赋》,哀我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时间如白驹过隙,生命从来都是修短随化,无常的伴随的。每个人活成什么样子是果,但于己而言, 究“因”才是每日的日课。很喜欢汉娜阿伦特的一句话。

除非经由记忆之路,人不能抵达纵深

也正因为如此,在未来的写作过程中,我将循着记忆之路,借用世上学者们的智慧,在人生这条归途上,回首追问,以期获得对世界、他人、自己更深入的觉察与观照。而亦步亦趋地再回首时,云遮归路必然是常态。但始终要坚信,在幽幽暗暗的追问中,我们一定能旧梦重温,渐渐安住躁动的心,在风雨飘摇的世界里,多一份淡定与从容。

站在2024的起点,告诉自己,一直写下去很难,但也正因为难,才有了一直写下去的意义。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9911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