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南随(风土)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摘自《乐府•相和歌辞•薤露》

据说,这首挽歌是田横的门客为哀悼田横而作 。薤,小蒜,野葱,在我梅江老家又叫“立薤(读细音)”,估计因白壳包裹的葱状物细细而得名。它弱小却不卑微,冬去春来,大地回暖,一旦地气上升,就能在各种干土垒块里甚至冈头山上冒出尖芽。几阵南来的风一吹拂,几场大中小雨一滋润,就长出那郁郁葱葱的模样。不过,细细的叶子上本就挂不住多少露水,太阳刚刚露脸,它就会捧出自己的双手,心甘情愿地让阳光把露水收走了。只是今天的露珠被收走了,明日的露珠还会凝结上去,但人的生命就不一样了,还不如小蒜叶子上的露珠,一旦逝去了就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汪曾祺先生在《葵•薤》一文中写道:“不说葱上露、韭(薤)上露,是很有道理的。薤叶上实在挂不住多少露水,太易‘晞’掉了。用此来比喻人命的短促,非常贴切。”他说,“同时我又想到汉代的人一定是常常食薤的,故而能近取譬。”

能近取譬,出自《论语·雍也》:“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汪老先生点评《汉乐府•薤露》一诗时也十分习惯地用上了这句话。

在我看来,这个能近取譬的“近”,想必是汪老先生绝口赞扬这位采取“拿来主义”办法的诗人灵感突显,手到擒来,拿捏的好,同时也说明在长安四周,这一丛丛小蒜、野葱早已落脚,且繁衍面特别广,人人皆采来食之,且因在锅中炒了之后香气浓郁,让人想忘记都难。自然而然地,也就让我想到了“风土”这个词这两个字。

这“风土”啊,既可以讲万千植物所处的独特气候与地理环境,也可以说当地的民情风俗。这不,它与“人情”一旦黏连上了,就产生了另外一个含义:一方土地养一方人。人们在这块土地上长大,不知不觉地就喜欢上甚至热爱上那些能养眼、闻着香、得口福、好下肚的植物。

陈水河原创于2024年元月17日早上

版权声明:
作者:zhangchen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99579.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