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释义(十二)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原文: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译文:

再者,须菩提,对于这部经文,哪怕只是里面的四句偈,一切世间的天、人、阿修罗众,都应当像供养佛塔庙一般进行供养。更何况有人能够尽心领受,常常读诵。须菩提,应当知道,这样的学修者能够醒悟觉见而成就正果。经典所在之处,如同佛所在,弟子们应当尊重。

解释:

说到“供养”,大多数人想到的都是字面意义上的供养,比如供养出家的师父,或者去寺院里捐钱,以此换取俗世之福报或内心的安宁。这就好比古代方士炼外丹以求长生,往往都是求而不得。

这里“尊重正教”的意思,就是要尊重佛陀的教诲,“诸供养中法供养最”。怎么供养呢?简单来说就是自己真实地依照佛陀所说的内容进行修行。

食物要自己吃进肚子里才能成为自己的养分,佛法也是一样,只有自己真实地进行了修行,才能够醒悟觉见而成就正果。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第十三品 如法受持分

原文: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若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译文:

当时,须菩提问佛陀:世尊,这部经应该如何称名?我们应该如何奉持这部经典?

佛陀回答道:这部经名叫“金刚般若波罗蜜”,就是这个名字,你们也应当奉持。

这是为什么呢?须菩提,佛陀所说的般若波罗蜜,并非是般若波罗蜜,只是称名为般若波罗蜜。

佛陀接着说,须菩提,你觉得如来有说法吗?

须菩提回答说,如来没有说法。

佛陀继续说道,须菩提,你觉得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很多吗?

须菩提回答道,很多,世尊。

佛陀接着说,须菩提,如来所说的微尘,并不是真的微尘,只是拿微尘的名相而做比喻。所谓的“世界”也是一样。须菩提,你觉得可以通过三十二相来见到如来吗?

须菩提回答道,不能,世尊。不可以通过三十二相来见得如来。

为什么呢?因为如来说有三十二相,就并非是三十二相,只是有个三十二相的名相。

须菩提,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用恒河沙这么多的身命进行布施。如果有人,在这部经中,哪怕只是受持四句偈,为他人解说,此人的福德亦甚于前者。

解释:

首先,这部经的名字叫“金刚般若波罗蜜”,名字的含义在开头已经讲过了。这个名字并不是随便起的,本身也蕴含着法用,学修者应当“奉持”。

然后,佛陀紧接着又为大家提了个醒,告诉须菩提以及在座的学修者,注意到“般若波罗蜜”等等都是名相。这里的表述是个典型模式,即“是…非…是名”,意思就是要告诉大家,不要执着于名相而错失真正的法要内含。因为法要内含需要悟性和灵机来得到,执迷于文字是没有用的,就好像前面提到的“筏喻”、“指月之手”,道理是相通的。

最后,在“其福甚多”方面,看上去跟第八品和第十一品的内容有所重复,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一致的,但实则有个层次的递进。

这里作为比较的内容是“身命”,身就是此生之人身,命就是生命,“身命”在人而言应该是最宝贵的东西了。因为如果没有了生命,或者没有了这个身体,人和人生就都无从谈起了。试想,如果没有了身体和生命,要前面说的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七宝有何用,要能支持身体生命的“福德”又有何用?

因此,如果连身命都能布施,那真能算得上是很彻底的布施了。但即使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佛陀仍然强调了“受持金刚经乃至四句偈”的学修者,其福甚多,这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你听到这里能有所醒悟,说明还是挺有悟性的。须菩提听到佛陀的这段话也是“深解义趣,涕泪悲泣”。那须菩提明白了什么呢?请看下一品的内容。

上一篇:金刚经释义(十一)

下一篇:金刚经释义(十三)

版权声明:
作者:主机优惠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9339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