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读书札记231】天下为公以求道

朱子晚年定论》10 与周叔谨

应之甚恨未得相见,其为学规模次第如何?近来吕、陆门人互相排斥,此由各徇所见之偏,而不能公天下之心以观天下之理,甚觉不满人意。应之盖尝学于两家,未知其于此看得果如何,因话扣之,因书谕及为幸也。熹近日亦觉向来说话有大支离处,反身以求,正坐自己用功亦未切耳。因此减去文字功夫,觉得闲中气象甚适。每劝学者且亦看《孟子》“道性善”“求放心”两章,着实体察收拾为要;其余文字,且大概讽诵涵养,未须大段着力考索也。

 周介,字叔谨,处州括苍(今浙江丽水)人,同时从学于吕祖谦和朱熹。

石宗昭,字应之,号诚斋,新昌(今浙江绍兴)人,同时拜朱熹、吕祖谦和陆九渊为师。

宋代的学说氛围是比较开放民主的,朱熹、吕祖谦和陆九渊是当时的三大学派,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理学和陆氏心学的矛盾,曾经发起过著名的鹅湖之会,虽然在会上大家吵得不可开交,但都是纯粹学术上的,观点的不同并没有影响他们之间的学术交流,经常联合到书院讲学,而且他们的私交一直很好。

现在看来,他们也没有刻板的门户之见,门下弟子经常都是同时拜在不同的门派之下。

婺学虽然自成一说,但更接近朱熹理学,鹅湖之会上吕祖谦实际想说服陆九渊接受朱熹的观点,当然没有成功。这里朱熹提到吕祖谦的门人和陆九渊的门人相互排斥,也在情理之中。

古文中的“规模”一词,一般都是“才具气概”之义,文中的“次第”,不是“先后次序”之义,而指“等级、水平”。

朱熹写信给周介说,非常遗憾没能见到石宗昭,不知到他现在学问怎么样了。最近,吕祖谦和陆九渊两家的门人相互排斥很厉害,这是他们坚持门户之见,不能秉持天下为公之心来探索天下大道所致,我觉得非常不妥。

石宗昭身兼两家的弟子,不知道他对此有何看法,您能不能写信问问他。

我(朱熹)最近倒觉得陆九渊讲得有些道理,我以前的很多观点有导致支离破碎的毛病,我反省发现,这正是因为我用功不够真切的缘故。因此,我现在文字上花的功夫少了,反而觉得这种宁静的气象非常舒服。

我现在经常开导学者主要学习《孟子》中“道性善”和“求放心”两章,然后身体力行去体悟、回归本心是最重要的。《孟子》里的其他文字,主要是劝导如何提高个人涵养的,不需要化太多功夫去考证研究。

朱熹所言“道性善”、“求放心”大概指《孟子·告子上》第六节和第十一节。“道性善”就是回归本心,“求放心”即去除私欲,这就和王阳明的主张几乎一致了。

版权声明:
作者:Alex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0043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