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之来历(四)贾宝玉即北京朱明缺角传国玺
1. 宝玉即缺角传国玺
《石头记》用“甄家”代表南京朱明,“贾家”代表北京朱明。而“甄家”和“贾家”都有一个宝玉,那么又何谓“宝玉”呢?
传国玺又称传国宝。据《旧唐书·志第二十三·职官二》记载:“两汉得秦六玺及传国玺,后代传之。……天后(武则天)恶‘玺’字,改为‘宝’。其受命传国等八玺文,并改雕‘宝’字。”据《新唐书·车服志》记载:“初,太宗(李世民)刻受命玄玺……至武后改诸‘玺’皆为‘宝’。中宗(李显)即位,复为‘玺’。开元六年,(玄宗李隆基)复为‘宝’。”
由此可知,所谓“宝”即“玺”。王莽篡汉崩掉了传国玺之一角,并以金镶之,从而形成了“金镶玉之传国玺”(新朝传国玺);那么所谓“宝玉”即“玺之玉”,即“金镶玉之传国玺”之“玉”,即缺角传国玺。
第二十九回张道士道:“前日四月二十六日,我这里做遮天大王的圣诞,人也来的少,东西也很干净,我说请哥儿(宝玉)来逛逛,怎么说不在家?”
所谓“遮天”即补天,所谓“遮天大王”即女娲补天所用之“三万六千五百块补天石”(365天),亦即王莽篡汉后所用之缺角传国玺。那么所谓“遮天大王的圣诞”,就是缺角传国玺之“圣诞”,也就是宝玉之生日。
所谓“四月二十六日”,隐“史曰二十六耳”(“耳”相当于“也”),点出传国玺诞生于“秦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所谓“四月”隐“史曰”,所谓“二十六”则代指“秦二十六年”。
《三国演义》第六回:“此传国玺也。此玉是昔日卞和于荆山之下,见凤凰栖于石上,载而进之楚文王。解之,果得玉。秦二十六年,令良工琢为玺,李斯篆此八字于其上。……后来子婴将玉玺献与汉高祖。后至王莽篡逆,孝元皇太后将玺打王寻、苏献,崩其一角,以金镶之。”
张道士之所以要在“遮天大王的圣诞”之“四月二十六日”请宝玉“来逛逛”,正因为宝玉即“遮天大王”,亦即缺角传国玺,诞生于“秦二十六年”。(详见《石头真言》第二十九回、第二十七回)
所以宝玉即王莽篡汉时被崩缺了一角之缺角传国玺,其前生为传国玺(秦玺、汉传国玺)。后王莽以金镶之,宝玉则变为新朝之缺角传国玺,即“金镶玉之传国玺”之“玉”。
2. 通灵宝玉即北京朱明之玉角
《石头记》第一回原文:
那道人道:“趁此何不你我也去下世度脱几个,岂不是一场功德?”那僧道:“正合吾意,你且同我到警幻仙子宫中,将蠢物交割清楚,待这一干风流孽鬼下世已完,你我再去。如今虽已有一半落尘,然犹未全集。”……却说甄士隐俱听得明白,但不知所云“蠢物”系何东西。遂不禁上前施礼,……因笑道:“玄机不可预泄,但适云‘蠢物’,不知为何,或可一见否?”那僧道:“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说着,取出递与士隐。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甲戌侧批:凡三四次始出明玉形,隐曲之至。)后面还有几行小字。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甲戌侧批:又点“幻”字,云书已入幻境矣。蒙府侧批:幻中言幻,何等法门。)便强从手中夺了去,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
此处点出茫茫大士将“青埂顽石”幻化成了“通灵宝玉”。
“青埂顽石”本为王莽篡汉从传国玺崩掉并弃用之玉角,因不再代表皇权,故称之为“石头”。而茫茫大士又将其幻化为通灵宝玉,并仿照传国玺为其镌刻上了代表皇权的八个字“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所以此处之通灵宝玉,是再次用来镶补缺角传国玺之玉角。
所谓“通灵宝玉”,隐“同另宝玉”,即“与‘另外的宝玉’相同”之意。
宝玉即王莽篡汉时被崩缺了一角之缺角传国玺,其前生为传国玺。所谓“另外的宝玉”,则即从传国玺崩掉之玉角,亦即“青埂顽石”,其前生为传国玺之一部。
所以茫茫大士将“青埂顽石”幻化为“通灵宝玉”(“同另宝玉”),意指“青埂顽石”将再次成为“另外的宝玉”(传国玺之一部),即指“青埂顽石”将再次成为宝玉(缺角传国玺)之玉角。
三生石畔之“神瑛侍者”即朱棣,“神瑛”即缺角传国玺;“神瑛侍者”“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其“下凡造历幻缘”代指朱棣迁都北京。而茫茫大士也要“趁此机会”,“将此蠢物(通灵宝玉)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并到“警幻仙子宫中”将通灵宝玉“交割清楚”。那么通灵宝玉乃朱棣迁都北京时用来镶补缺角传国玺之玉角,即北京朱明之玉角。
所以朱棣迁都北京之日,就是通灵宝玉镶补缺角传国玺(宝玉)之时,也就是宝玉“衔玉”之时。那么“衔玉之宝玉”即北京朱明传国玺。其中贾宝玉为北京朱明缺角传国玺,通灵宝玉为北京朱明之玉角;宝玉则为北京朱明之缺角传国玺,而缺角传国玺之“缺角”就是宝玉之“嘴”(详见下文“宝玉衔玉而诞”)。
因朱棣所篡乃建文帝之位,所以此处茫茫大士说甄士隐与通灵宝玉“倒有一面之缘”。所谓“通灵宝玉”(“同另宝玉”),也意指篡位迁都之朱棣自居正统。
3. 甄宝玉即南京朱明缺角传国玺
“贾家”代表北京朱明,“衔玉之宝玉”即北京朱明传国玺;其中贾宝玉为北京朱明缺角传国玺,宝玉则为北京朱明之缺角传国玺。
与之相对,“甄家”则代表南京朱明,那么甄宝玉即南京朱明缺角传国玺。
而三生石畔之“赤瑕宫神瑛”(“衔赤小赤之神玉”)即南京朱明传国玺;其中“赤瑕”(赤小赤)即南京朱明玉角,“神瑛”即南京朱明之缺角传国玺。
所以所谓“衔赤瑕(赤小赤)”之“神瑛”(神玉),其实就是甄宝玉,即南京朱明缺角传国玺;“神瑛”则为“甄宝玉”之宝玉,即南京朱明之缺角传国玺。
朱棣篡位,使“赤瑕”之“瑕”(南京朱明之玉角)化为“血泪(水印)”,“神瑛”(宝玉)则从南京朱明之缺角传国玺变为缺角传国玺。朱棣迁都后又为宝玉(缺角传国玺)镶补上通灵宝玉(北京朱明之玉角),宝玉因此又变为北京朱明之缺角传国玺,即“衔玉”之宝玉。
宝玉即缺角传国玺,代表皇权,自王莽篡汉后一直往下流传,并不专属于某朝某代。只有为其镶补上金角或玉角,才代表某个朝代(或政权),并从其姓。
据史料记载,公元936年,五代后晋高祖石敬瑭兵临洛阳,后唐末帝李从珂“携传国玺登玄武楼自焚”(司马光《资治通鉴·后晋纪一》),传国玺从此消失。此后历史上出现的所有传国玺都是赝品,这也是“贾(假)宝玉”的另一寓意。而传国玺究竟何处缺了一角,史料并无明确记载。《三国演义》第六回:“启视之,乃一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傍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据此也无法判断。
《石头记》将宝玉设计为缺角传国玺,并将其“缺角”设计为传国玺的四角之一,都只是一种比喻,取其象征意义罢了,借以代表皇权(或皇帝)。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