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园诗话》通注(2·46)
【原书卷二·四六】
方敏慤公三妹能诗,自画牡丹,题云:“菊瘦兰贫植谢家,愧无春色绘年华。剩来井底胭脂水,学画人间富贵花。”公咏《清凉山桃花》云:“倾将一井胭脂水,和就六朝金粉香。”似袭乃妹诗,而风趣转逊。
敏慤公未遇时,祖、父俱以罪戍塞外。公南北奔走,备极流离。清凉寺僧号中州者,知为伟人,时周恤之。公赠诗云:“须知世上逃名易,只有城中乞食难。”后官制府,为中州弟子丽雅重建清凉寺,殿宇焕然。余过而有感,亦题诗云:“细读纱笼数首诗,尚书回首忆前期。英雄第一心开事,挥手千金报德时。”苏州薛皆三进士有句云:“人生只有修行好,天下无如吃饭难。”意与方公相似。
方敏慤,即方观承(1698—1768),字遐谷,号问亭,一号宜田。安徽桐城人。清朝大臣。雍正九年(1731),被定边大将军平郡王福彭选为谋士,后经举荐,任内阁中书。乾隆二年(1737),担任军机章京,转吏部郎中。历任直隶清河道台、直隶按察使、直隶布政使、直隶总督。乾隆三十三年(1768)八月卒,年七十一,谥恪敏,入祀贤良祠。著有《述本堂诗集》、《御题棉花图》、《问亭集》。
方敏慤公三妹,无考。
谢家,音xiè jiā。释义:1、指晋太傅谢安家,亦常用以代称高门世族之家。唐·杨巨源《夏日裴尹员外西斋看花》诗:“芳菲迟最好,唯是谢家怜。”2、指闺房。唐·温庭筠《更漏子》词:“香雾薄,透重幙,惆怅谢家池阁。”华锺彦注:“唐李太尉德裕有妾谢秋娘,太尉以华屋贮之,眷之甚隆,词人因用其事,而称谢家。盖泛指金闺之意,不必泥於秋娘也。”五代·张泌《寄人》诗:“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
清凉山,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清凉门内,是南京城西的丘陵山岗,山势椭圆,蜿蜒伸展于汉中门至定淮门一带。山高100多米,方圆约4公里。清凉山乃钟山西延之尾端,古名石头山、石首山、石头城、石城山,有“六朝胜迹”之称。战国时期,楚威王七年(前333)灭越,在石头山设金陵邑,南京自此始称金陵。东汉建安十三年(208),诸葛亮出使东吴,驻马石头山,观察金陵形势,作出了“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的评语,虎踞即指清凉山。建安十七年(211),孙权在楚金陵邑的基础上修建了著名的石头城,作为江防要塞。南唐先主李昪到此避暑,改名“石头清凉大道场”,从此改名清凉山,成为金陵名胜之一。
清凉寺,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始建于南唐时期,南唐先主李昪到清凉山避暑,改名为“石头清凉大道场”,高僧文益禅师居住在寺内,创建中国佛教禅宗五家之一的法眼宗。唐僖宗中和四年(884)命名为兴教寺。明初称清凉寺,沿用至今。寺原有规模较大,寺内建筑屡毁屡复,佛殿为清末所建。成语“解铃还须系铃人”就出自于清凉寺。
中州,清代南京清凉寺僧人法号。曾救助过未遇流落至清凉寺的直隶总督方观承。与查慎行亦有交往。查有《赠清凉中洲禅师·其一》诗:“师在吾乡住十年,风尘南北见无缘。眼前一片清凉界,二老相逢亦偶然。”
制府,音zhì fǔ,意思是指制置司衙门,掌军务。清代时是总督的别称。
纱笼,音shā lóng,指典故“碧纱笼壁”。有两个出处。多数指王播的典故。1、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起自寒苦》:“王播少孤贫,尝客扬州惠昭寺木兰院,随僧斋飡。诸僧厌怠,播至,已饭矣。后二纪,播自重位出镇是邦,因访旧游,向之题已皆碧纱幕其上。播继以二绝句曰:“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三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2、宋·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六:“世传魏野尝从莱公(寇準)游陕府僧舍,各有留题。后复同游,见莱公之诗,已用碧纱笼护,而野诗独否,尘昏满壁。时有从行官妓,颇慧黠,即以袂就拂之。野徐曰:“若得常将红袖拂,也应胜似碧纱笼。”莱公大笑。后以“碧纱笼”为所题受人赏识、重视的典故。
丽雅,清代南京清凉寺僧人,中州的弟子。
薛皆三,即薛起凤(1734—1774),字家三,一作皆三,号香闻、香闻居士。清长洲(今苏州吴县)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举人(一说二十七年(1762))。主山东沂州书院三年,三十九年(1774)归。与江藩父江日栋交往密切,遂为江藩师。家贫好义。礼佛为名居士,曾与彭绍升论佛理。宗汉学,私淑叶燮,古文诗歌有时誉,有《香闻遗集》四卷传世。按:《随园诗话·卷九·八一》有“薛皆山”,疑袁枚记载错误。将“薛皆三”错为“薛皆山”。其在《随园诗话·卷二·二四》载:“苏州薛皆三进士有句云:人生只有修行好,天下无如吃饭难。”在《随园诗话·卷五·三一》载:“薛皆三进士,门生甚少,《题<桃源图>》云:“桃花不相拒,源路自家寻。”均称薛为进士,不知何故。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4255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