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理心的力量》:原来,那些人际关系越来越好,幸福感越来越高的人都做对了这件事

读了《非暴力沟通》的人都知道,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是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经过学习和多次阅读书籍,观察就是客观的描述,感受的词汇表也在不断扩充。但是要理解自己的需求真的很难,总是找不准,找到了也觉得干巴巴的,不是很能理解需要的意思。

看了董国臣老师的《同理心的力量》之后,对于需要有了新的认识:所有需要都是不包含“被”的,比如“理解”是一种需要、“被理解”只是满足需要的具体的行为策略。

比如“陪伴”这种需要可以通过看电影、养宠物、与朋友聚会、男朋友的陪伴、逛街、自我陪伴等方式来满足。而不用执着于非要男朋友的陪伴来满足。

这让我想到:如果是自己满足自己的这些需要可以做什么呢?

想起自己的一次经历:十一假期第二天就扭伤了脚,当时先生不在身边,他过了两天才看到,但是没有一句问候和关心的话,实话说心里很难过,虽然没有到要卧床的地步,但是确实还是痛,心里升起了埋怨。

但是过了几秒之后,我想到《同理心的力量》中的话,意识到自己的感受不必要被别人控制,于是想到此刻我的需要是什么?是照顾,第一反应其实是被照顾,但是想到书中说过不需要“被”。

于是转念到我可以怎样照顾自己?让自己少走一点路,冰敷或热敷,让弟弟给我扎针,总归有很多办法让自己更舒服一点。

完全没必要一直纠结在必须先生嘘寒问暖上面,他问了,是锦上添花,没问,脚伤也不会更加严重。

书中举了关于家长多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的例子,为什么家长们想要孩子们成绩好?无外乎希望他以后可以过得好一点,可以让父母少操一点心。

这其中父母包含的需要有爱,有轻松,自我接纳等。当我们不需要“被”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这样想:让自己轻松的方式一定只有孩子成绩好吗?其实稍微一想就知道可以做的事情还很多。

总结一下,在日常生活中该如何满足自己的需要,从而提高幸福感呢?

一是要能识别。刚开始没技巧,就是把需要卡天天带在身上,贴在眼睛看得见的地方,有事没事反思一下或者给自己抽几张,先保证对词汇的熟悉度。

二是对需要识别之后,当自己有情绪,有感受的时候就去内在查看自己的需要,同时最重要的就是先想一想自己要如何满足自己的需要?如果是自己,会怎么做?

诚如前文中提到的,提到陪伴,我们能想到的策略是什么?想到照顾、接纳,我们又能想到可以为自己做什么?“尊重”是一种需要,“被尊重”只是满足需要的具体的行为策略,“尊重”这种需要可以通过自我肯定、自我鼓励等方式来实现。

每一种需要都可以通过无限多的行为策略来满足,同样,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有无限种可能。时时反思,常常行动,安宁自在~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62863.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