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秦文·李斯谏逐客书(五)
天我们讲到,李斯凭借渊博的学识、不懈的努力以及卓越的政治才能,逐渐赢得秦王的赏识和重用,并最终成为秦国政坛的重要人物。
此时的李斯官至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终于达到了他人生的高光时刻。他不仅在政治上取得了极高的地位,还通过一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和措施,对秦朝的崛起和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权力的巅峰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和挑战。秦国的政坛波谲云诡,权力的背后隐藏的是无尽的诱惑和危险,李斯在享受权力的同时,也逐渐陷入了权力的漩涡之中。
秦始皇时期,赵高与李斯曾共同辅佐始皇帝。始皇帝驾崩后,二人合谋发动“沙丘之乱”,谋立胡亥,逼死蒙恬与扶苏。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外出巡游的路上驾崩了,李斯、赵高、胡亥随行。赵高是胡亥的老师,如若胡亥上位,对赵高自然有利。
于是,赵高便极力游说李斯,李斯最初还坚守始皇帝的遗诏,但架不住赵高的花言巧语,最终妥协倒戈。最后,李斯与赵高合谋篡改遗诏,拥立胡亥为帝,逼死扶苏。
李斯的这一行为严重违背了秦始皇的意愿,同时也违背了他本人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底线,对秦王朝的政治稳定和皇位传承秩序造成极大的破坏,他忽视了国家的长远利益,为秦朝的迅速衰败埋下了祸根。
待到秦二世时期,赵高得到秦二世的重用,担任丞相、独揽大权并结党营私,而此时的李斯却遭到很大程度上的排挤,他本想劝谏秦二世胡亥兢兢业业勤于政事,奈何胡亥只沉迷于酒色,大权完全被赵高掌控。
公元前209年,秦二世大兴土木兴建阿房宫,加重赋税徭役,导致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之后,陈胜、吴广起义。李斯曾多次找机会进言,而胡亥并不接受,反而因自己作乐被打扰而责备李斯。
李斯担忧自己的爵位与俸禄,他对秦二世的一些错误决策和行为不加以阻止,反而听之任之并阿谀奉承,他上书迎合讨好胡亥,声称“慈母有败子而严家无格虏者”,肯定了胡亥的苛政。为保住自己的权势,李斯未尽到一个重臣应有的劝谏职责。
后来,李斯同右丞相冯去疾、将军冯劫曾进谏秦二世胡亥,建议停建阿房宫并减少徭役,以缓解民众疾苦和社会动荡。
然而,这一建议却遭到了赵高的阻挠。赵高趁机向胡亥诬陷李斯权利可比皇帝,意图谋反,胡亥心生忌惮。
随后,李斯试图反击,弹劾赵高,但胡亥不信任李斯,反将其关入狱中查办。
李斯在狱中多次尝试上书秦二世,却全被赵高暗中扣留。
之后,赵高对李斯进行了严酷的惩处。他编造了李斯之子李由参与谋反的罪状,并借此询问李斯密谋造反的情状,企图将李斯彻底打垮。
在赵高的操纵下,李斯的宾客及李氏家族全部被逮捕,面临灭顶之灾。
李斯在狱中遭受了严刑酷打,刑讯逼供之下,李斯屈打成招,最终在供词上伏法认罪。
秦二世二年,即公元前208年,李斯被处以五刑,腰斩于咸阳市集,同时被夷灭三族。
这一结局令人唏嘘不已,也让人深刻反思权力与道德的博弈。
另外,出于嫉妒和政治斗争的需要,李斯陷害同门师弟韩非,使其迫害致死。
当时,法家学派最主要的代表人物当属韩非与李斯,二者相较,韩非的思想更能代表法家学派。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于一身,其学说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统治阶级的思想基础。
李斯与韩非师出同门,都曾在荀子门下学习。后来,出身贵族的韩非试图报效韩国。而没有显赫家世的李斯只能四处游说,希望能够得到赏识之人的引荐。后被秦王重用,官拜丞相。
然,身处韩国的韩非仕途却并不顺利,当时的韩国国力薄弱,局势每况日下。韩非将毕生所学的治国之道写成奏章呈给韩王,却并未得到韩王的重视。
公元前233年,韩非受韩王派遣出使秦国,秦王非常欣赏韩非,这让李斯心存嫉妒。后来韩非向秦王呈上《存韩》一书,批评李斯,揭大臣姚贾之短,由此得罪二人。
为排除异己,李斯不惜对韩非下手,他联合姚贾告发韩非,诬陷其是韩国派来的间谍。最终,韩非被不明真相的秦王关进大牢,逼其服毒自杀。由此可见李斯自私残忍的一面。
可以说,李斯在秦朝的发展过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但他的一些严重过错和负面行为,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李斯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和深刻启示。他既有辅佐秦王一统天下的辉煌成就,也有为了一己之私而背叛君主的污点。他的成功与失败都深刻地揭示了权力对于人性的腐蚀和考验。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我们明天学习正文!
备注: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文章部分释义及赏析资料来自网络。
版权声明:
作者:dingdi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8004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