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利用套路让你说“行”,你中招了吗?

先看几个生活中的案例。

旅游前预订酒店,因为对酒店不熟悉,便依据网友评论来选择,能选五星好评的绝不选四星半的酒店,但入住后发现酒店的品质一般;双11电商大促,当看到一件件商品打折力度如此高时,便忍不住剁手买了许多无用之物;去商场买西装,在购买了一套价格较高的西装后,营业员又推荐了价格明显更便宜的衬衣、领带,便毫不犹豫地购买,但回到家后发现还有很多之前买的衬衣领带根本都没有穿戴过。

以上案例,相信在很多人的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出现过。我们预定了不满意的酒店,买了很多我们不需要的东西,花了冤枉钱,很是懊恼,但只能怪自己一时冲动消费,却从没有意识到这居然是商家有效地利用影响力原则设计出套路,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被套路,从而获利。

怎样识别出套路?怎样让自己不被套路,减少盲目消费带来的损失?怎样利用影响力武器保护自身利益?罗伯特·西奥迪尼在《影响力》一书中进行了解答(该书自1984年出版以来,三年度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被译为40多种文字,累计销量突破500万册,是《财富》杂志鼎力推荐的“75本商业必读书”之一)。接下来就让我们揭开影响力的面纱,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1.什么是影响力?

影响力,简单说来,就是让别人对你的请求说“行”。“行”这个字看似简单,但一旦涉及到自身利益时,很多人都会选择慎重考虑。

但罗伯特·西奥迪尼发现,在人们有愿望、有能力对信息进行分析时,会仔细考虑,再做出回答;当问题太复杂、时间太紧张、心理太疲劳时,人们就会放弃仔细分析,而是选择心理捷径,比如“贵=好”、“专家总是对的”等。

举例来说,你想投资股票,面对成千上万只股票,到底买哪只或者哪几只呢?很多非专业人士都会毫无头绪。也许你也想依靠自己的分析做出决策,但选股涉及财报研读、行业分析等专业知识,需极强的专业背景以及大量的时间、精力,令你望而却步。于是放弃自己选股,选择听从专业人士的建议。你相信,专家已经做出了最专业的分析,专家的推荐一定是对的。

再比如去商场买钻戒,很多人对钻戒不认识不多,不知道如何辨别钻石质量,但依靠“一分钱价钱一分货”的常识,便认为价格高的钻戒是好钻戒。

以上的决策一定是最明智的决策吗?事实也许是,专家推荐的股票不一定是优质股票,原因可能是专家对于这支股票研究得不够深入,或者即使研究得很透彻,但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更有甚者,专家被某些上市公司收买,违心推荐;我们花高价买到的所谓的好钻戒,也许正是商家抓住了我们认为贵等于好的心理,故意将质量一般的钻戒抬高价格,狠狠赚了一笔。

2.商家有哪些套路?

识别套路最好的方法就是知道套路有哪些,遇到这些套路时保持高度警觉,告诉自己:这可能是有人在利用影响力原则让我说“行”,我得注意了!接下来列举一些商家常用的套路,请大家务必牢记。

买房时,中介先带你看几套不好的房子,房东还报出高价,坚决不降价。然后中介再把可能适合你且价格合理的房子推荐给你,让你有眼前一亮的感觉。这其实是利用对比原理,把原本一般的房子通过对比让你觉得非常满意。此外,那个自称坚决不降价的房东可能是中介的托儿。

买车时,在你选定中意的汽车后,销售员又推荐汽车内饰、车辆保养等价格明显更低的商品和服务。你发现这些东西和十几万甚至几十万的车价相比甚是便宜,便毫不犹豫地购买,但最后付款时傻了眼,怎么总价比车价贵了这么多?这其实销售员在利用对比原理,让你购买了原本不便宜的车辆内饰和保养服务。

再回到本文开头的例子。商家瞄准了人们习惯看网评订酒店的特点,在评价中增加虚假好评,抬高评价,以此吸引消费者,这其实是利用了社会认同原则:人们往往会相信或去做自己身边人相信以及正在做的事情;双11、618等活动其实是利用人们占便宜的心理进行促销,让消费者因为降价,购买了原本不需要的东西,或者购买超出实际需要数量的商品;商场导购员也是利用了对比原理,让你高价购买西服后发现衬衣领带真便宜,便不假思索地买下原本不需要的物品。

此外,商家还利用消费者的心理捷径,诸如“专家总是对的”、“贵=好”等,进行套路,比如借助专家推荐股票、抬高价格卖钻戒。

不过需要强调一点,这些心理捷径绝大部分时候是对的,不然我们人类文明不断进化,也不会将这些原则代代相传。比如,有良心的商家,总是践行“一分价钱一分货”,质量好的商品必然会标高价;有良知的专家不会轻易推荐股票,一旦推荐,一定是深思熟虑、审慎分析后做出的明智判断;真正好的商品也确实会得到好评,根据他人的反馈购买,决不会买到差的东西。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时候需要利用心理捷径?什么时候要对商家套路保持警惕呢?这个问题我将在下篇文章中进行解答。

版权声明:
作者:Mr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63082.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