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笔记-PR
一、概念、原则
1.镜头和分辨率
1.1镜头
摄像机从开机到关机拍摄到的一组画面,与拍摄时长无关。
1.2分辨率
2.64333原则
制作弹性动画的最佳侦间隔,可以让画面的跳动更灵动自然。
3.视觉中心
画面中或清晰或运动或高亮的部分,剪辑原则:画面越复杂可以为镜头保留的时间相对越长,画面简单的一般保留时间相对短(补充:有时画面时长也要参考音乐时长短时调整)。
4.黄金三秒原则
三秒内如果想要表达展现的内容没有出现,会影响观看者的注意力。
5.压缩时间
即在更少的时间让观众看到更精彩的内容,这是视频剪辑的核心。
6.剪辑中的连贯原则
6.1逻辑连贯
符合逻辑的画面可以快速的切到一块
6.2动作连贯
可以将存在连贯性的画面切到一块
7.转场方式
7.1切的技巧
切:最常用的剪辑手法,遵循逻辑连贯,动作连贯
- 遮挡瞬间(利用视觉中心被遮挡瞬间进行无缝切换)
- 相似关系(利用相似画面进行无缝切换)
- 同主体转换(相同主体,做一样的动作时进行切换)
7.2特殊类转场
- 黑场过渡(一般用在故事的开始或者结束,不可乱用)
常用变形效果:双侧平推门 - 交叉溶解(画面需要有交叉,会减慢画面节奏,用于压缩时间、空间,表现错乱重复的情节)
常用变形效果:渐变擦除(注意:是视频效果下的渐变擦除),适配画面有明显的明暗对比的场景 - 白场过渡(又称闪白,一般用于回忆,或者部分情节过渡)
注:
视频过渡
只能用在画面开始及结束,视频效果
则可以作用于全视频片断,并且是通过关键帧进行控制
8.文字类型
8.1常规字幕
安全边框内用来匹配人物台词的文字。
8.1.1常规字幕规范
- 不需要加标点
- 文字水平居中
- 默认使用白色
- 显示与消息与语音同步
- 默认加黑色描边(粗细:5)
- 默认使用黑体(微软雅黑、思源黑体等)
- 最低不能低于安全边距的外框线
- 最长不能超出安全边距的左右外框线
- 字体最小不能小于安全边距两线间距
- 字体最大不能大于切线的1/2
- 文字要描边(防止与画面融为一体无法辨识,黑色,5)
8.2辅助文字
补充说明内容及画面的文字,一般比较简短精炼,一般不描边,并且
没有规范
8.3字体分类及应用场景
印刷体:没有过多情绪化的内容
手写体:情绪较浓的,优先使用手写体
9.导出视频原则
- 默认使用H.264编码,导出的即为常见的MP4格式;
- 比特率(码率)默认选择VBR2次,码率范围10-20即可;
10.视频脚本设计思路
10.1写剧本脚本
脚本要讲究故事性
- 确定主题(主线);
- 引出矛盾点(激发讨论、思考);
- 故事转折;
- 结尾;
10.2设计分镜脚本
- 可以和简单手绘或文字,场景是哪儿;
- 同一个场景的可以在拍摄时高效一次性完成;
二、色彩搭配
1.颜色的三大属性
色相(H):即颜色;
饱和度(S):颜色的鲜艳程度;
明度(L):颜色的亮度;
2.色相搭配
2.1搭配原则
2.1.1. 同类色
色相环15度以内的颜色
2.1.2. 领近色
色相环45度以内的颜色
2.1.3. 对比色
色相环120度以内的颜色
2.1.4. 互补色(常用)
色相环180度对应的颜色
2.1.5 颜色调节要结合饱和度、明度
3.暖色&冷色系
3.1冷色系
3.2暖色系
4.色彩搭配原则
4.1互补色搭配
平衡画面颜色
4.2对比色搭配
4.3深浅色搭配
加强层次感
4.4冷暖搭配
加强画面对比度
5.曲线调色
5.1RGB曲线关系
5.2RGB与互补色相关
5.3色相与饱和度关系
6.HSL辅助调试
含义:H:色相;S:饱和度;L:明度
7.Lumtri范围的使用
7.1波形图
用于查看画面的亮度问题,可以通过曝光度调整亮度来校正画面
7.2分量RGB图
用于查看画面是否存在色彩偏差,可以通过调整三种颜色的曲线相对平衡达到画面的校正
7.3夭量示波器
用于查看画面的饱和度,可以通过颜色曲线或色轮调整整体画面的色调,调校出不同的画面风格
饱和度过高会在示波器上体现出白色雾状溢出色轮框选范围
8.调色思路
先调光,再调色。二级调色要新建调整图层。
调光时:关注黑白灰,太黑即曝光不足,太白即曝光过度,太灰即对比差
调色时:重点看白色是否能正常显示;
调色时长:不超过30分钟,否则会有疲劳影响判断;
四、声音处理
1.声音的分类
1.1音乐
- 旋律(无人唱)
- 中文(听得懂)
- 外文(听不懂)
1.2音效
- 长音效(氛围音效、交代环境)
- 短音效(日常音效,比如敲门声)
1.3人声
- 对话(2个人以上的对话)
- 旁白(一般第三人称)
- 独白(主角第一人称)
2.声音的处理步骤
2.1选取需要的声音部分
也可能是截取部分声音
2.2调节
主要是指音量调节:根据电平标尺观察调整,根据广电局规范,人声范围一般在:0至-12之间(快捷键:G)
2.3降噪
环境音,电流音等,可以通过添加“降噪”效果快速去除
也可以通过“基本声音”面板进行调节
2.4对位
调节声音在时间轴上的位置,何时发声,何时结束。
- 对嘴型(声画同步)
- 找人物反映的时间
常用技巧:
- 错位
- J cut(捅声法):声音提前于人物出现(可用于情绪铺垫、转场,画面裁剪等)
- L cut(拖声法):声音在人物不现出时继续延伸(情绪延续)
- 节选
- 取头(旋律开关)
- 取尾(收尾旋律)
- 取中间(取好听部分)
四、常用特效工具
1.混合模式
1.1常用模式
1.2常用模式对画面的影响
五、运镜及景别
5.1常用运镜方式
常见8种形式:推、拉、摇、移、升、降、旋转、跟
推:摄影师向人物推进,这种形式可以突出人物内心;
拉:摄影师逐步远离拍摄对象,也用于表达人物内心感受,通常用于片段与结尾;
摇:人物不动,摄影机以某以个点为中心进行左右摇动,来表现搜索场景,也可用于表现人物与空间的关系;
移:可表现出画面的空间感以及人物与空间的关系,有两种常见形式:
- 人物不动,镜头水平方向移动
- 人物与镜头同时移动
升:镜头从下至上缓慢升起,学用于表现一些大的场景;
降:与升相反,常用于从一个大的场景降到一个局部的动作;
旋转:摄像机围绕拍摄对象旋转一周,常用于表现一种迷离、玄幻的感觉;
跟:摄像机跟着被拍摄物体进行移动,有较强的真实感,比较常用
补充:固定镜头:摄像机固定在一处拍摄,充值展示细节,但画面相对单一,常用于电影、电视剧以及纪录片中使用;
运镜拼接原则
动接动、静接静、动接静
5.2景别
景别指被拍摄对象或物体在画面中呈现的大小和范围;
常见景别:远、全、中、中近、近、特定、微距;
要避免的问题:
远景:一般用于表现环境全貌,用于介绍环境,抒发情感;
全景:一般用于抒情和叙事,用于阐述人物与环境的关系,头部与脚步都留有一定空间
中景:叙事最强的画面,学用于人物情感交流,人物头部仍留有一定空间,底部在膝关节以上同时要露出手臂
中近景:会注意到人物脸部,用于人物表情与动作的展示,画面的头部上方留有空间,上部卡在胸部位置;
近景:通过表情传达信息,头部上方仍然留有空间,下部卡在人物肩膀部;
特写:表现人物内心,刻画心理活动,上部卡在头顶,上部卡在肩膀;
微距:拍摄主体局部放大,常拍摄手、眼、纽扣等局部,用于刻画细节,比如表现紧张,恐惧等情绪;
景别拼接原则
跳过一个景别接下一个景别。
5.3拼接速记
动接动,静接静,动静结合也常用,景别选择别相邻,远中近景挺好用。
六、常用剪辑手法
6.1捅声法
声音先于画面出来,可以加强情绪和节奏的控制;
6.2跳剪(跳切)
将冗长的视频过程分阶段剪切淡入淡出拼接在一起,表达一个忙碌的过程;
6.3硬切
将两个不同角度的画面根据事件的逻辑顺序进行精确拼接,一是符合逻辑(比如走路时左右脚顺序),二是符合顺序(比如前一个画面人已经起身,接下一个画面又再起身一次);
七、视频创作三大技术
7.1编导思维
- 摄影摄像
- 后期制作
相关素材站点
- 字体下载(字魂网):https://izihun.com/
- 元素素材下载(觅元素):https://www.51yuansu.com/
- 免费素材下载1(免费素材123,有清晰的分类):https://www.mfsc123.com/
- 免费素材下载2(混剪侠):https://www.yugaopian.cn/
- 视频创作作品(新片场):https://www.xinpianchang.com/
- 音效下载(爱给网):https://www.aigei.com/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