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的黄房子》——容膝之地与炽热灵魂
他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幢房子黄色的外墙和刷着绿漆的木质装饰牌。他敲了敲门,给他开门的是文森特.梵高。
1888年10月23日,在黄房子,几近崩溃的文森特终于见到了之前交换过自画像的朋友高更,来自不同背景的两个人汇集在阿尔勒,在这里开启他们共同追求的艺术生活。那一年的秋季,文森特的作品硕果累累。
他在阿尔勒一年多的时间里创作了近200幅作品——相当于高更整个艺术生涯所创作作品数量的三分之一,其中不乏大量的传世杰作。包括世人熟知的《向日葵》,《星空》,《播种者》等都创作于此。
尽管屋内的陈设极其简单,画板颜料堆放杂乱,没有任何家具,很长一段时间里甚至没有床,但在高更眼中“黄色的阳光透过黄色的窗帘,射入房间,发出金子般的光泽;每天早上从床上醒来,仿佛都能闻到向日葵的芬芳。”
在高更到来的前几天,文森特在这片田野上完成了一幅画稿《播种者》,“田间的播种者,风景秀丽,地形平坦,而人物却小而模糊”。这是文森特在阿尔勒的创作高峰,大片大片明亮的金黄,象征着希望与收获,就像此时文森特心中艺术之梦的种子,也预示着生活新阶段的开始。
此时文森特更需要一位引领者,而他自己更愿意做一个虔诚的追随者。而现在,高更来了,文森特觉得他找到了想要的伙伴和老师。
当高更在仔细勾勒着夜间咖啡馆的细部线条时,文森特已经在现场完成了《夜间咖啡馆》,那是两幅极具个人风格的杰作他们在艺术上互相交流,彼此渗透,在创作中迸发的灵感火花让两个常常沉浸在自我世界里的画家忽略了彼此在现实性格中的差异。
然高更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往往不错,但在与他关系熟络后,并非所有人都仍会喜欢他。
许多人认为他举止得体,嗓音低沉有力,然而在先锋派画家们眼中高更“虚伪做作,没有人情味。”尽管生活一贫如洗,但疾病和贫困并没洗刷掉高更的冲劲和对生活的热情。
但文森特则截然相反,他是“一个面容清瘦,麻秆儿一样的小个子,”他们叫他“矮子画家”,与家庭关系疏离,身体虚弱,时而受到霸凌,虽然渴望交流又时刻保持警觉,不敢与人对视。他行为古怪,神情忧郁但思路清奇,激动的时候近乎癫狂,但平静的时候又十分孤僻,深入了解之后也会发现很多可贵的品质,只是并没有人愿意了解这些。
高更与文森特共同生活的前三周,两个人一起散步,共同创作,互相在对方的作品中学习借鉴。高更发现了厚笔触的重要性,风格由此变得粗犷甚至粗野,画风极具力量。他还认识到从颜料管里直接挤出的铭黄色彩,给人以燃烧激情。文森特则从高更身上学会如何更好构图,不再满足于局部自然或风俗场景,高更还教他要舍弃阴影。在高更的指导下,他逐渐转向抽象,较少写生,试图更多的依靠记忆和想象,高更鼓励文森特“用头脑”创作。
文森特在给提奥的信中写道:“高更像一个天才那样阐释他的艺术思想,但语言难掩其羞涩的天性。他给年轻人传授的知识非常实用,这种不厌其烦的态度令我十分感动。”
但黄房子里伟大的友谊和创作的热情并不能稳定文森特变幻的情绪,也不能改变高更的自我坚持,艺术之梦终究无法掩盖现实生活中的瑕疵,后期的作品中,文森特和高更虽然依旧在探索抽象派,但是已经拥有了各自强烈的个人风格。
两人不同的个性和状态最终把两位画家引向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在共同生活创作了九周之后,一切戛然而止。
黄房子的故事结束了,但画室里的那些作品在很久之后的今天享誉世界,两个人的名字在艺术历史上闪耀着璀璨光辉。尽管黄房子已经不复存在,但黄房子的故事都被保留了下来,以回溯,以画作,以书信......这本《梵高的黄房子》把文森特和高更共度的九周时光都珍藏其中。
南方的艳阳下,向日葵在盛放。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