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古人就读懂自己

小朋友晚上背《醉翁亭记》和我说:欧阳修的快乐尽然是看别人快乐。我说那是因为他缺爱。

这篇文章表面上洋溢着与民同乐、寄情山水的豁达态度。实则欧阳修把他真实的内心世界写入了文章。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描绘了滁州琅琊山秀美的自然景色以及宴游之乐。从现代心理学角度解读,分析他深层情感:

1. 童年影响与孤独感:欧阳修幼年丧父,由母亲严加教养,这样的成长经历给他带来了缺失关爱的情感背景,影响了他成年后对人际关系和群体活动的依赖。所以他喜欢聚会,喜欢前呼后拥。

2. 政治挫败与渴望认同:庆历五年(1045年),因支持范仲淹等人推行新政遭遇保守派反对,欧阳修上书为其辩护,结果被贬至滁州,他在仕途上遭受重大打击,内心深处对于公正评价与社会认同有着迫切的期待。

3. 排解压力的方式:纵情山水、饮酒作乐,其实是欧阳修面对逆境时的一种心理调适策略,通过沉浸在大自然之中和举办宴会,来暂时摆脱现实的政治困厄和内心的苦闷。

4. 表面与内心的矛盾:“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在四十岁的盛年已是满头白发,一副老态,且以“醉翁”自嘲道尽心酸。“饮少辄醉”心情不好更容易醉酒。反映了重压下的身心疲惫,体现了内心世界的沉重与苦闷。

5. 热闹背后的寂寥:“宴酣之乐……众宾欢也”,表面是描绘宴会上的热闹与欢乐,但透过字里行间,看出欧阳修对这些都不感兴趣,他在观察别人的快乐,反映出即使在喧闹场合中,他的内心仍有一种无法融入欢乐氛围的哀愁和无奈。

6.快乐背后的苦涩:“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这句揭示了欧阳修超越个人得失的更高境界,即在百姓的安乐中找到为官的意义,但他个人情绪上的不悦与苦楚仍然隐藏在这份“与民同乐”的背后,显现出一种深层次的忧国忧民情怀和理想抱负难以施展的苦涩。“而不知”三个字,更加体现了内心孤独,潜台词:众人不懂我!

7.人生从缺爱开始到缺爱结尾:“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呼朋唤友的欧阳修,酒劲刚过就急着写文章发“朋友圈”,向大家炫一下生活多么美好快乐。

《醉翁亭记》既是一部寄寓山水、抒发闲适之情的作品,又是一个仕途坎坷的知识分子自我疗愈和精神寄托的真实写照。真实的欧阳修在苦中作乐。好的文章都是多层次的,都是真情实感的流露。读懂古人就读懂了大部分中国人的一生。(本文原创,不得搬运)

版权声明:
作者:玉兰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00105.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