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线里的温暖

文/马勇

一根明亮的针缝出日子的甜蜜,让心生出久久的牵挂。一条纤细的线连出尘世间最真的情,让岁月拥有一份淡淡的清欢,针线最普通的家用物品却时时开出温暖的花。

六十年代的日子是清苦的,娘每次去生产队干活的时候都带着针线活,最多的活计就是纳鞋底,每当队长一说歇会,男人们聚在一起海阔天空的聊天。妇女们则围坐在一起,从怀里掏出鞋底,有说有笑的纳着,我则坐在娘的身边,嘴里衔着一根草,悠闲地看着她们纳鞋底。

鞋底的纳法有好多种,有打圈纳的,从外圈开始纳,纳到最后收成一个点。有横着纳的,从左到右再从右到左。有竖着纳的,从上到下再由下到上。无论哪种针法都讲究布局合理针脚匀称。

平纳是最简单的针法。用针直接把线带过来,再从不的位置穿回去。打结纳是最费事最难做的针法,用针把线带到鞋底光滑的一面,线在针上绕两圈再从不同的位置穿回去,缓缓地拉线就出现像枣核一样的结,这种结叫枣核结,这样纳出的鞋底,既防滑又耐磨。像这样有难度的纳法娘一般是不会做的,原因是家里人口多,只允许她以最快最简洁的方法来纳鞋底。

多数纳鞋底的妇女都有一把针锥,纳鞋底的时候,先用针锥在鞋底上扎透针眼,再把针线穿过去,这样能省好多劲。没有针锥的人就每纳一下就把针在头发上摩擦一下,这样的摩擦可能是为了让针更锋利些,也可能是做针线时一种优雅的动作吧。

妇女们有时一边纳鞋底一边唱民间小调,有时一边纳鞋底一边讲古老的传说,还有时把纳好的鞋底互相传阅,交流针法,互相学习。纳鞋底不仅让清贫的日子充满了欢乐,还让平平淡淡的生活有了温暖。

不必说娘纳的鞋底穿着有多么合脚多么舒服,也不必说娘做的棉裤棉袄有多么合身多么温暖,看一看衣服上的补丁心里就暖暖的。

补补丁不但能反映出一个人热爱生活的态度,还能体现出一个人的聪明才智。

那时候,由于生活条件差,大人小孩的衣服上难免有些补丁,补丁可以说是当时的一种潮流,补丁不仅让旧衣服有了新鲜感,还让生活有了不一样的色彩。

我小时候穿的衣服上补丁很多,每一块补丁都是娘的手工艺术品。娘会根据衣服上破洞的大小设计出不同的图案。小洞洞就补一朵盛开的花,再才绣上两片绿绿的叶子,好看极了,大一点的洞补出一个桃子状的图案,娘缝出的针脚又密又匀,外面整齐漂亮,娘说这是给别人看的必须美观,内部用剪刀把不整齐的地方剪去,然后用线密密的扦好,娘说这是对家人的负责,穿着必须舒服。别人家孩子衣服上的补丁都是找颜色差不多的布来补,再用相近的线来缝,这样离远点就看不出衣服上的补丁,娘的做法与众不同,娘会用不同颜色的布料,加上不同颜色的线,再配上精美的图案,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精心设计的新款式。我穿着娘补的衣服常常得到人们的夸奖,也常常让小伙伴们既羡慕又嫉妒,虽然我穿的都是旧衣服,补有颜色各异的补丁,每块补丁都透着娘对我深深的爱。

童年最得意的是冬天有一双千层底的袜子,那时候,我春夏秋三季是不穿袜子的,只有冬天才穿袜子,买来的新袜子是不能直接穿的,要先打上千层底的补丁才可以穿。说是千层底,其实就是补上几层布用线纳匀,我们叫它千层底,我家有一个补袜子的神器是木制的,底是一个木板做出的鞋底状,后跟是一个半圆形的木头,木头的一端和板底的后跟钉在一起,另一端是用一根木条和脚底板的尖端钉在一起。补袜子的时候把袜子套上去,照袜底板剪好布用线扦好,再把袜子退下来,把袜底用线纳好,补好的袜子穿在脚上就是一双软底鞋,再穿上鞋子别提有多暖和了。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家家户户几乎都不做针线活了,很少有人聚在一起说说笑笑的做针线了,但我记忆中妇女们做针线的画面记忆犹新爱意满满。

版权声明:
作者:cc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00491.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