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群雄内部的派别(上)
《武林外传》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当然会有是是非非;圣人说:三人行,必有我师,自然水平高低各不相同;伟人说:有三个人,便有左中右之分,必然会有团结与斗争。
因为有是是非非,加之水平高低而导致的左中右认识不同,自然会导致外压大时的团结与外压小时的斗争。以三国为例,有实力、有势力的团体,无出于前期的袁绍,而后的蜀汉、江东、曹魏四家,它们内部的派别纷争,有的激烈些,有的平和点,仅此而已,并无多大差别。只是团结,近可求得集团生存,远可达到强大之目标。而斗争,控制得好,则是鲶鱼效应,会对团体内的派别,起到促进作用;可控制得不好,则会两败,甚至三败、四败俱伤,进而造成团体毁灭,而且常见的,往往后者为多。
第一,袁绍集团。
借着四世三公的出身,袁绍袁本初于勃海起兵讨董,各地名士纷纷来投,加之东征西讨,伴随着直接控制领土的变大,最终形成了左右着袁绍集团兴衰的三大派系,南阳派、颖川派和河北派。
南阳派是袁绍早期支持者,追随其白手起家,诸如许攸、逢纪,为集团内部的元老。袁绍夺取冀州后,颍川之人相继投效,如淳于琼、郭图等,形成了颍川派。而为了巩固河北,收取人心,拉拢田丰、沮授等本地士人,进入集团领导层,形成了河北派。
初期,面对外敌公孙瓒等的威胁,三派之间的矛盾并不明显,尚能做到团结合作,戮力齐心。然而,随着袁绍统一四州,彰显现实利益的权力争夺显现,内讧开始激化。人才虽众,却不和睦,尽管势头如日中天,可内部却矛盾重重,招致有着真才实学的人失望离去,另投他人,如荀彧、郭嘉。
可袁绍并未意识到来临的危机,反而凭着个人喜好,宠爱小儿子袁尚,排挤有威胁的子侄,于是乎,权力抢夺又加入了继承人之争。
各大派系纷纷推出自己支持的未来领袖:南阳派支持袁尚,颍川派支持袁谭,河北派支持袁熙,内斗更加激烈。田丰、沮授出于公心,提出的良策,屡屡被对手暗算、破坏,导致本就习惯于面对重大决议,茫然失落,犹豫不决的袁绍,战略决策失误。在袁曹两军对垒,决战的关键时刻,出于集团、个人利益,审配不顾大局,揭发许攸家人犯法,致使其叛投曹操,献出奇策,导至本来占据上风的袁绍,官渡惨败。
在袁军残部退回北方后,袁本初病逝,临死前的后事安排,没有起到丝毫作用。各派系分别支持的袁谭、袁尚、袁熙之间,争夺大位的拼斗更甚,你死我活,最终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曹操采取拉一个,打一个,继而一勺烩的办法,将三袁击溃:
袁谭被曹操所杀;袁尚、袁熙被公孙康枭首,人头献于曹操。而袁绍九转功成,苦战多年,夺取的基业,也成了曹家之所,甚至儿媳甄氏都改姓了曹。
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