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半文盲逆袭为著名作家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陈登科(1919-1998年),江苏涟水人,读过两年私塾,1940年参加涟水县抗日游击队。1945年任《盐阜大众》报、新华通讯社合肥分社记者,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康濯写的《陈登科和他的小说》刊登在《人民日报》1951年4月22日。从此,从半文盲逆袭成为著名作家陈登科为人们所熟知。曾任安徽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安徽分会主席,大型文学双月刊《清明》主编。他著有中长篇小说《活人塘》《杜大嫂》《风雷》《淮河边上的儿女》等16部,600余万字。其中《活人塘》和《风雷》两部作品受到文艺界的重视,获得好评。他的作品被翻译为英语、俄语、日语、朝鲜语等多种文字。

在陈登科成长的过程中,有两个人物是他生命中的贵人,一位是他的老师钱毅,一位是著名作家赵树理。

文学家、戏剧家阿英(钱杏邨)有三子两女,钱毅是阿英的长子。阿英的家属和朋友们都知道阿英在子女中最喜欢钱毅。钱毅(1925—1947年),1941年奔赴新四军,后担任《盐阜大众报》副主编和新华社盐阜分社特派记者。1947年在苏北淮安县石塘区(现淮安区石塘镇)采访时被俘,敌人对他百般折磨,要求他放弃共产主义信仰。他拒不屈服,被敌人残忍杀害,年仅22岁。

钱毅对工农通讯员写的稿子特别认真修改,并告诉通讯员为什么这样改。当时《盐阜大众》报的通讯员陈登科、颜景詹、王知四等都得到他很多帮助。陈登科一直念念不忘钱毅当年对他的帮助,在陈登科写的文章中,多次谈到钱毅,称钱毅为“我的老师钱毅”。

1944年春天,游击队打了一次胜仗,陈登科高兴地写了一篇稿子,亲自送到《盐阜大众》报去,编辑钱毅接待了他并处理他的稿子。过了几天,陈收到钱的一封信,里面装有三件东西:一件是陈投给报社的稿子,上面加了红色批注;第二件是钱毅给陈的信;第三件是一张《盐阜大众》报。在来信中,钱写道:稿子全篇六十多个字,有十三个是错字,二十一个别字,都改过来了。《盐阜大众》报上发表的陈登科的稿子,钱毅加了题目《鬼子抓壮丁》。就这样,这篇短稿的字里行间,走出了后来的著名作家陈登科。

1948年,陈登科写出小说《活人塘》初稿,因战时繁忙,他一直放在背包里,直到1950年因生病住院又拿出来进一步修改。稿子改好后,投到什么杂志,请谁斧正都是个问题?此前认识的《盐阜大众》报的编辑老师都失去了联系,一位同志提议投给《说说唱唱》的赵树理老师。

当年,北京《说说唱唱》编辑部收到一篇非常“奇葩”的稿件,稿纸被水浸湿过,皱巴巴的,有些字竟然是自创的“象形文字”,副主编赵树理并不因为一位作者的字难懂难认放到一边,也没有推给别人处理,而是细心地认真地看稿,并一字一句帮修改。《活人塘》发表之后还给作者陈登科写了一封长信说:“我读了你的小说之后,觉得内容充实,语言生动,乡土气很浓,但是,书中人物还欠精雕细刻,在艺术结构上也不够完整,希望你能在它出版之前,再做一次必要的修改,地方土语,以少为好……”在信中,他鼓励陈登科要多读一些文学书,开列了一大串书名,要一本一本地看,在写作的时候,要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切不可无话找话,拉得太长。在语言上,要说能上口,听能入耳,切不可学洋 等等。

陈登科从半文盲逆袭成为著名作家,他的成长过程值得我们研究,值得我们思考,值得有志于文字工作者总结学习。

版权声明:
作者:玉兰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0055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