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策迭代看数据产业的发展价值

从文明之初的“结绳记事”,到文字发明后的“文以载道”,再到近现代科学的“数据建模”,数据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承载了人类基于数据和信息认识世界的努力和取得的巨大进步。

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来看,第四次工业革命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核心,而数据资源作为重要生产要素,蕴藏了巨大的价值,被认为是21世纪的“黄金”“石油”。

作为人口大国和制造大国,我国数据产生能力巨大,大数据资源极为丰富,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推进,各行业的数据资源采集、应用能力不断提升,将会导致更快更多的数据积累。而信息化新阶段开启的另一个重要表征是信息技术开始从助力经济发展的辅助工具向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转变,进而催生一种新的经济范式—“数字经济”。

可以说,数据的发展在广度、深度和速度上都将是空前的,对整个社会的推动是肉眼可见,在此过程中,国家也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引导和强化场景需求,带动数据产业高质量供给、高效流通,培育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充分实现数据价值,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数据的发展

数据一直伴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变迁,直到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出现后,为数据处理提供了自动的方法和手段,人类掌握数据、处理数据的能力才实现了质的跃升。

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当时的美国政府和企业开始使用电子计算机处理数据,但当时的计算机还比较原始,数据的规模和处理能力都非常有限。直到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的规模和处理能力才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在21世纪初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发展,人们开始产生越来越多的数据。2010年开始,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互联网以一种新的形态继续大放异彩:移动互联网时代正式开始,2013年,棱镜门事件将互联网安全问题彻底放大,去IOE的概念被提出,计算、存储、网络等设备迎来了一波国产化的改造,IaaS、PaaS、SaaS等云计算服务的浪潮也被掀起,企业对底层平台的需求日益变大,慢慢让数据这次词也出现在大家的视野里。大数据于2012、2013年达到其宣传高潮,2014年后概念体系逐渐成形,对其认知亦趋于理性。大数据相关技术、产品、应用和标准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包括数据资源与API、开源平台与工具、数据基础设施、数据分析、数据应用等板块构成的大数据生态系统,并持续发展和不断完善,其发展热点呈现了从技术向应用、再向治理的逐渐迁移。

随着数据的规模和种类的爆炸式增长,使得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已经无法胜任,因此大数据处理技术应运而生。

大数据为人类提供了全新的思维方式和探知客观规律、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新手段,这也是大数据引发经济社会变革最根本性的原因。

数据要素政策的迭代更新

大数据所带来的价值和互联网不一样,它是非常快速地所被大家所认知的,一时间,各种关于大数据的概念、会议、政策都如潮水般涌来。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据中国”,数字化的战略位势和建设内容都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这无疑是对数据价值的空前肯定,时代选择了数据。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个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我国具有数据规模和数据应用优势,已推动出台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并积极探索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加快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近年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关注数据要素的相关政策。

2019年11月5日,《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发布,首次将“数据”列为生产要素。

2020年4月9日,《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公布,将数据作为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传统要素并列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培育数字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车联网、物联网等领域数据采集标准化。

2020年5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进一步加快培育发展数据要素市场,建立数据资源清单管理机制,完善数据权属界定、开放共享、交易流通等标准和措施,发挥社会数据资源价值。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加强数据有序共享,依法保护个人信息。

2021年1月31日,《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行动方案》印发,提出“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积极参与数字领域国际规则和标准制定”。随后又发布《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指出,要“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标准规范”。

2021年3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对完善数据要素产权性质、建立数据资源产权相关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培育数据交易平台和市场主体等作出战略部署。

2021年11月15日,《“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提到,要建立数据价值体系,提升要素配置作用,加快数据要素化,培育数据驱动的产融合作、协同创新等新模式,推动要素数据化,促进数据驱动的传统生产要素合理配置。

2022年1月6日,《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印发,提出探索建立数据要素流通规则。推进公共数据归集整合、有序流通和共享,建立健全数据流通交易规则。探索“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交易范式,在保护个人隐私和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分级分类、分步有序推动部分领域数据流通应用。

2022年1月12日,《“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印发,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创新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机制;加快构建数据要素市场规则,培育市场主体、完善治理体系,到2025年初步建立数据要素市场体系。

2022年4月10日,《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印发,提出加快培育统一的技术和数据市场。

2022年12月19日,《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发布,系统性布局了数据产权制度、流通和交易制度、收益分配制度以及安全治理制度等数据基础制度体系。

2023年,浙江、广东、深圳、上海、江苏、山东、河北、重庆、黑龙江、四川、北京等出台地方立法,对公共数据产权、收集与归集、流通交易、监管治理、数据安全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最有代表性的是《上海市数据条例》《四川省数据条例》《北京市公共数据专区授权运营管理办法》《浙江省公共数据条例》,其中《浙江省公共数据条例》是全国首部公共数据领域的地方性法规。

2023年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2024年1月4日,国家数据局官微发布消息,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行动计划》选取工业制造、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金融服务、科技创新、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应急管理、气象服务、城市治理、绿色低碳等12个行业和领域,推动发挥数据要素乘数效应,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总体目标:到2026年底,数据要素应用广度和深度大幅拓展,在经济发展领域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得到显现,打造300个以上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涌现出一批成效明显的数据要素应用示范地区,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形成相对完善的数据产业生态,数据产品和服务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数据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场内交易与场外交易协调发展,数据交易规模倍增,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创造的新业态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数据赋能经济提质增效作用更加凸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最后

从“互联网+”到当下的“数据要素×”,反映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已经由早期数字技术推广应用为主要内容的赋能转型阶段,进入以数据为关键要素并充分发挥其倍增效应和乘数效应的深入发展阶段。

当前,我国不同行业领域正在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网络化重构、智能化提升,推动行业大数据应用,也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途径和基础。未来更需注重适应信息社会的个体素质的养成、满足未来各种新兴业态就业需求的从业者的培养。

版权声明:
作者:congcong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00948.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