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作文:人民日报三句话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王一彪在一部优秀新闻文集的后记中,用三句话来概括这些文章的写作经验和切身体会:天安门上看问题,努力做到胸怀“国之大者”;田间地头找感觉,努力做到心里装着人民;鉴古学今求突破,努力做到笔端葆有乾坤。

新闻写作的道理,对青年的成长也会有所启发。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存在问题:对材料的三句话的启示理解有偏差

思考材料的三句话之间的关联

行文只有道理论证,没有事实论据

第一步:找准关键词,深挖概念内涵

第二步:明确逻辑关系,搭建结构框架

基础版:加关联词

青年的成长要胸怀“国之大者”(关注时代,心系祖国),也要从田间地头找感觉,心里装着人民(有务实实干精神),还要鉴古学今求突破(有突破意识,在广泛学习借鉴中提升自身力量),这三者共同助力我们青年的成长。

进阶版:并存关系重组

①胸怀“国之大者”为青年成长指明目标和方向。

②从田间地头找感觉,心中想着人民为青年追求目标提供动力。

③鉴古学今求突破为青年追求目标找到方法。

分论点一:胸怀国家,心有大局,是成长的标杆

分论点二:心系人民,脚踏实地,是成长的奠基

分论点三:鉴古学今,通融古今,是成长的方法

(概念之间有层次关系,分别是标杆、奠基和方法)

分论点一:凭家国情怀引领青年成长,以稳健步履迈出强国之路

分论点二:广胸怀目标既以高远,更需知躬行踏以实地。

分论点三:实践之重尽皆知,求索还需方法论。

分论点一:“胸怀家国”“志存高远”是对“德”的修养

分论点二:“脚踏实地”“鉴古学今”则是对“才”的锤炼

分论点三:“胸怀家国”“志存高远”是大前提,国之大者是根本;“脚踏实地”“鉴古学今”是具体实践路径,是将“胸怀家国”“志存高远”落到实处,强调的是具体如何去做。

学生例文;

                                         胸怀天下鉴古今,实践突破书华章

                                               (高三24  淑媛)

鲁迅在《且介亭杂文》中谈到:“要做有温度的人,写有温度的文章”,这与王一彪先生对新闻创作的观点不谋而合。不仅教会我们如何进行文学创作,也为当代青年成长指明了方向。吾辈青年要胸怀天下鉴古今,实践突破书华章,方能在成长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引用名言名句+引材+论点)

胸怀天下,志存高远。“无穷的远方,无穷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从古至今由无数仁人志士为祖国大业前仆后继,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使处江湖之远亦不忘庙堂之忧。李大钊“付吾辈之韶华,耀吾辈之中华”为国奔走,唤醒国民。陈祥荣“清澈的爱只为中国”,以身护边,为国捐躯。在精致利己主义占据大部分人头脑的当下,祖国更需要胸怀家国、志存高远的人。青年更应不负“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时代使命,以天下为己任,与国家同呼吸,与时代共脉搏。(引用+排例)

躬身实践,心怀人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若只是空谈家国大业,却不实践,最终也纸上谈兵。生命在实践中出现真实,总有这样一群人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张桂梅安贫守节、深扎大山,投身杏坛二十余载,将自己熔铸熔铸成一支蜡烛,点亮无数大山姑娘的人生;沈纪兰心系人民,扎根农村,六十多年风雨不改,将自己挺立成一颗青柏,带领群众化荒芜为青山;黄文秀一心为民,扎根基层,把生命定格在大山,将自己绽放成一束繁华,热烈的绽放在人民的心间,正因为有无数像他们一样心系人民、躬身实践的人在各行各业发热,国家的前途才更更加光明。吾辈青年从前辈手中接过接力棒,通过实践创国家之伟业。(引用+排例)

鉴古学今,勇于突破。智慧源于实践,成就来自突破。青青蒿草,呦呦鹿鸣。屠呦呦与青蒿素一生结缘,将自己全部心血都投注到医药事业中。在前进路上受阻时,他越古览今,于艰险中开拓出中西药物结合的新领域,挽救无数生命。青年应以他为榜样,在不断突破中一往无前。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青年的成长之路,应以胸怀天下,志存高远为前提,要有大格局、大志向为人生定好方向,把心怀人民、躬身实践为核心,为人生定下实干的基调。而鉴古学今,勇于突破是关键,为成长提供动力。(三者的关系)

星燧贸迁,时代嬗变,看21世纪吾国之兴,青年更应奋楫扬帆,砥砺前行,胸怀天下鉴古今,实践突破求发展,“虽万千人,吾往矣。”

版权声明:
作者:Mr李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0119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