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之王戎

王戎(234年-305年),字濬冲。山东临沂人。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玄学家,“竹林七贤”之一。

王戎出身于魏晋高门琅玡王氏,祖父王雄,在曹魏官至幽州刺史;父亲王浑,官至凉州刺史,封贞陵亭侯。

王戎自幼聪颖,思维独特,神采秀美。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裴楷称赞他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七岁时曾与小伙伴在路边玩耍,见道旁有结满李子的李树,其他人争相去摘,只有王戎不动声色,别人问他为何如此,答曰:“树在道旁而多果实,果实必定是苦的。”验证之后,果然如此。

王戎不但思维过人,胆识也过人。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表演,当时猛兽在栅槛中咆哮,众人都被吓跑,只有王戎站立不动,神色自如,毫无惧色。魏明帝曹叡在阁上看见后,称赞王戎是奇童。

王戎与王浑的朋友、年长其二十四岁的阮籍交好。时阮籍与王浑同任尚书郎,每造访王浑时,与王浑见一面就离去,和王戎交谈,很久才出来。略带感慨的对王浑开玩笑说:“濬冲清虚可赏,和你不是一类人。与你说话还不如与阿戎说。”王浑去世后,他的故吏赠钱百万助丧,王戎辞而不受,因此而显名。

王戎身材短小,性格坦率而不注重仪表,为人健谈,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一次,众名士一起到洛水边游玩,回来的时候,乐广问王济:“今天玩得高兴吗?”王济说:“裴仆射(即裴頠)擅长谈论名理,滔滔不绝,志趣高雅;张茂先(张华)谈《史记》、《汉书》,娓娓动听;王安丰(王戎)谈论季子(季札)、张子房(张良),也议论高超而玄妙。”王戎就是这样受到鉴识者的欣赏。

王戎曾与阮籍饮酒,当时兖州刺史刘昶(字公荣)在座,阮籍因为酒少,不给刘昶斟酒,刘昶没有表现出遗憾的样子。王戎感到奇怪,隔日问阮籍说:“他是怎么样的人?”阮籍回答道:“胜过公荣的人,不能不和他一起饮酒;如果不如公荣,就不敢不一同饮酒;惟独公荣可以不和他一起饮酒。”王戎常与阮籍作竹林之游,王戎有一次曾经后到。阮籍说:“俗人又来败坏我的兴致。”王戎笑着说:“你的兴致也太容易败坏了!”

据说王戎与朝廷一官员和峤共同遭遇家人丧事。两人都以孝著称,是出了名的孝子。奔丧期间的王戎由于悲伤过度,不思进食,日渐消瘦,身体状况很差,几乎快要撑不下去了。而和峤严格遵守丧事礼法,整日嚎啕大哭。有次,皇帝问刘仲雄:“朝中两位大臣家中奔丧,你常去探望他们吗?听闻和峤过于哀痛,真让人担心啊!”刘仲雄回答道:“和峤虽然很重视孝道礼法,整日哀哭,但是精气神没太大受损。反而是王戎,虽没有恪守丧事礼数,但是他已因悲痛至极而茶饭不思,骨瘦如柴了。微臣认为,和峤虽尽极孝道,但身体无恙,不用太担心。反而王戎是以死来尽孝的,更令人担忧。”皇上听闻大为震惊。这个故事被记载在世说新语中,称之为“和峤生孝,王戎死孝”。

吏部郎之职空缺时,司马昭向钟会询问吏部郎的人选。钟会说:“裴楷清明通达,王戎简要省约,都是吏部郎的人选。”

王戎最初世袭其父的爵位贞陵亭侯,被大将军司马昭辟为掾属。累官豫州刺史、建威将军,参与晋灭吴之战。战后以功进封安丰县侯,故人称“王安丰”。治理荆州时,他宣扬晋室威德恩,向武帝举荐士人石伟,使得荆州百姓都对王戎悦服。后历任侍中、光禄勋、吏部尚书、太子太傅、中书令、尚书左仆射等职。元康七年(296年),升任司徒,位列三公。王戎认为王政将要颓败,便与权臣苟合求容,以求自保。

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时,王戎被牵连免官。之后被起用为尚书令,再迁司徒。司马冏与长沙王司马乂败后,东海王司马越把持朝政。王戎认为天下将乱,仰慕春秋时期蘧伯玉的为人,随波逐流,于是便不理世事,以山水游玩为乐。右将军张方劫持晋惠帝入长安后,王戎逃奔郏县。

永兴二年(305年)六月初四(7月11日),王戎在郏县去世,享年七十二岁,谥号为元。

版权声明:
作者:玉兰
链接:https://www.techfm.club/p/101240.html
来源:TechFM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THE END
分享
二维码
<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