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1500年是世界史的开端?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出版于1970年,一经问世便赞誉如潮,多次再版,这套书通常被推荐为各个国家世界史学习者的主流入门读物。
这套书有上下两册,以1500年分界线,分为《1500年前的世界》和《1500后的世界》。第一本较薄,讲述了史前文明、欧亚大陆古代文明、欧亚大陆古典文明以及中世纪文明。第二本较厚,以西方为中心点讲述了现代文明诞生之后西方文明在世界的普及、发展以及面临的危机。
由此可见,1500年前的世界,过于漫长的古代史,由于资料的缺失和大陆区域的相对闭塞,增加了历史撰写的难度。这时候的世界史,只能是不同区域文明独立发展的陈述和对比。作者在这一过程中提出了“地理环境决定论”这一观点,即,在人类文明的初始阶段,人们所处的环境,主要是地理自然环境,决定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人与自然相处的模式,在长久的与自然相处和斗争的过程中,人与自然的相处方式决定着人们思维方式和性格的形成。随着人群的聚集,民族产生了,个体的性格特点集合在一起便成为了民族性,而稳定的民族性就是不同文明诞生的基础。
因此,不同国家和民族的特性差异,可以追溯到人类起源于不同地点的地理环境差异。
1500年前,欧亚美非几个大陆是分裂的,各自都孕育了不同形态的文明,农业文明、海洋文明、游牧文明,各自在不同的地区萌芽生长。此时的世界史,其实是不同地区文明发展的成果集合。虽然由东方开辟的丝绸之路也产生了部分交流和贸易,但是严格意义上,各个文明对外界还是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都还处于“我即世界”的阶段,没有产生“地球即世界”的概念。
1500年,一件小事撬动了世界发展的局面。
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逝世,作为早期的航海家,他曾随船到达过西非的一些国家,在1488年,他带领船队航行至非洲大陆最南端并发现了好望角,打开了一条通往印度的航路,由此开启了西方与东方的连接。
1500年,他带领船队再次出发,到达了南美大陆的东部,巴西就这样被发现了。但是迪亚士死在航程中的大风暴里。
迪亚士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同时代航海家达伽马在他航线的基础上,于1498年开辟了通往印度的新航线。
大航海让不同类型的文明知晓了彼此的存在,并且在此后产生了紧密的联结,不同的文明被一条纽带连在一起,文明的交流、冲突从此展开,地球村的概念应运而生,真正的世界史由此拉开了帷幕。
第一批航海家开辟了更新更大的世界,尚处于中世纪尾部的欧洲,王权和神权由来已久的斗争开始发生了变化,由于宗教改革,旧的宗教势力受到了挑战,权力的天平开始向世俗王权倾斜。这时社会急需一场人性解放运动,1500年,达芬奇开始创作《蒙娜丽莎》,人性迎来了伟大的胜利,旧时代摧枯拉朽,被中世纪神学压制的创造力喷涌而出,更多的人开始朝外探索世界,大航海冒险不再局限于富贵王族,欧洲人开始走遍世界。
世界因此被连接在一起,各个不同文明的命运开始被改写。
16世纪,大航海时代开启世界史。
17世纪,牛顿诞生,奠定了近代科学的基础。
18世纪,工业革命开启了世界的加速发展历程。
19世纪,不同文明的冲突进一步拉开了各个国家的差距。
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让世界被摧毁又重建。
21世纪,新的时代开启。
世界在加速,比起1500年以前几千年的缓慢发展,1500年以后的世界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技术爆炸式发展,人类文明开始在冲突中学习了不同程度的妥协、融合和变异。以至于今人再次回望过去,都会觉得无比的遥远和陌生。
技术的发展拉平了信息的差异,如今在看一个出生成长在内陆的人,已经与两千年前的内陆人是完全两个物种。他身上具备的复杂文明特征已经将原始形态的内陆性格打磨得模糊没有边界。我们称现在这些人为“世界人”。
而几百年前的艺术家科学家的创造的成果,依旧普惠着这个世界,全世界的基础教育中,孩童们在学习牛顿三大定律,只要现在世界没有出现颠覆性的科技成果,人们还会传颂那颗砸向牛顿的苹果所引发的文明故事。
巴黎的卢浮宫内外,全世界的人们都在参悟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无数人穷尽毕生精力都在研究达芬奇在创造蒙娜丽莎时候的心境和想法,探究里面是否包含了无上的宇宙法则和秘密。
“地理环境决定论”似乎走向式微,但是其表达的环境决定人性的理论内核并没有改变,以前的世界人是在探索世界的路上,而现在的世界人则是在享受世界一体化的过程,并且承受其带来的压力。
而经典,无论时间怎么变化,社会怎么发展,都会穿越时空,历久弥新。
1727年牛顿以85岁的高龄过世,英国人将他葬于西敏寺(威斯敏斯特圣彼得学院教堂)。 诗人亚历山大‧波普 (Alexander Pope) 为牛顿写下了以下这段墓志铭
自然和自然的法则
隐藏在黑暗中
上帝说
让牛顿出世吧
于是一片光明
——亚历山大•蒲伯
Nature andNature's laws,
Lay hid in night;
God said,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
——Alexander Pope
共有 0 条评论